“眼是心灵的窗”,然而,很多人都闭上了这扇窗,闷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是否已经忘记窗外那烂漫的阳光了呢?
东晋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早年她进京赶考,游宦四方,社会压力使她快喘不过气来。到了她近中年的时候,便过起了闲适隐居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和煦的阳光,不急不徐地照到了山间,给野菊花涂上了一层淡雅的温馨。这便是陶渊明意象中的诗意罢!——也正是这种诗意焕发了她对生活的热情,使她成为中华诗史上唯一一个家喻户晓的女诗人。
在悠悠的秋光之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人影在田间劳作。那高大的身躯,严峻的身形……那定是东坡先生。
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多么纯粹而又恬静的诗句!当他吟出这首词时,那豪爽之气,便会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说到苏轼,那又是一言难尽了——他进京赶考,但却遇着了欧阳修。欧阳修是当时的阅卷老师,他看到了一片近乎完美的文章,立即有了想把它打高分的欲望,但细细一看,那文笔清秀,似乎有些像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文章,于是为了避嫌,把这篇文章列为了第二。虽然只有第二,但在当时也是个不小的名次了。在宋神宗的要求下,苏东坡去乡下做官了。但做官没几年,有因抗洪立功,升官加禄,被朝廷中的小人妒忌不已。于是,“乌台诗案”的悲剧便发生了。宋神宗变法的急切几乎要置他于死地。在此期间,他在狱里挺过了整整两年之久。黑夜漫漫,终日见不得光明。但与此同时,他又写了几首词,修了几封家书。时间把他折磨得疲惫不堪,使他变得愈发消极起来。但由于皇太后替他说情,他又被诏放了,被命再去偏远的郊区做官。虽是做官,却没有薪水。然而,那时的苏东坡却毫不着急,在友人的争取下,他得到了一块田野,但那毕竟是块荒野,需要独自开垦。苏东坡用大火烧遍了整片荒野,我相信,他也同时烧毁了那个过去的自己。此后,他焕然一新,变得格外乐观。于是,他农耕、喝酒、作诗作词,不亦乐乎。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但没有变得更加消极,反而变得格外豁达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是自我释怀,也更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一种建立于悲观主义之上的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在经历挫折之后,心灵需要休息;在劳累的大半辈子之后,心灵也需要放个假。整如同苏东坡那样,打开心灵的窗——仅仅是打开一扇窗。很快,你就可以沐浴在一片欢乐的光晕之中了……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放酒作欢,在田间和农民谈乐。在仕途失罔时,他没有抛弃生活,而是更加的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他甚至变成了生活——我想这便是他乐观的来源罢!不远处,我又听见了一声大笑,是那样彻底、那样洪亮。月亮之上似乎坐着个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在无拘无束的深山中,他从世尘中走出,对一切都嗤之以鼻。那份闲逸是只有他才能拥有的罢?也只有他能够成为圣人了!
岱康的长啸,李白的浪漫……打开心灵的窗,在那一刻。就在那一刻,你的灵魂一定会随庄周化蝶,在灿烂的阳光中翩飞:“北方有鱼,其名为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