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是什么?物理学将影子认为是一种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这是物理学对于影子的解释,也是依据理性对于影子的解释。但对于“影子”这个能指在人类社会中,似乎并不能够通过理性来达到全解。
列维·施特劳斯曾指出过一个所谓“野性的思维”,即感应思维,这种思维不随着文明的发展和消失。随着理性与启蒙的发展,现代人不会和古代人一般认为天象和星象与人事吉凶有关,但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变,我们仍难免感到其与人事有种内在的关联;遇到过于极端的事,一个人再怎么理性,依然会产生情感的波动,这便是感应思维的运作模式。
影子因其与本体的相似性,人们往往相信其与真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安徒生童话》中就有一篇名为《影子》,讲述了一位学者被影子所取代的故事;许多神话传说中影子也被视为具有神奇力量的事物,有的甚至与人的灵魂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至今日,当我们看到两个具有传承关系的事物时,我们也会说:“……有……的影子。”可见影子如同其他的事物一样,被初民的感应思维所整合。
而随着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理性逐渐在人们的心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同初升的太阳,构成了一幅从大爆炸到基因组成的宏大图景,只不过这幅图景中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容纳我们的喜怒哀乐。理性建立在逻辑的绝对可靠性和权威性之上,在理性中,不被接纳便被指责为错误,如同光芒,无法与黑暗共存;而在感应思维主导的初民思想,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好比影子,包容万物。理性描述下的世界如同一枚旋紧发条的钟表每时每刻的运动都是机械与齿轮作用产生的。感应思维在理性面前好似步入暮年的老者,半只脚踏进了坟墓。人们对于影子浪漫的想象也被理性砸得粉碎,若是今天仍然有人与你大谈特谈关于影子与灵魂的关系,想必会将他视为一个疯子,一个不被理性做接纳的人。在光辉面前影子无处遁形。
太阳越是光亮,越是灼热。
在上个世纪中期,纳粹掌权,打着人种优劣论对犹太人进行灭绝人性的屠杀,而人种优劣论在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科学被理性所接纳。而那些执行任务的德国人们,平日里往往被看作好人,却因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我只需思考如何干好我手头的事就行。而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即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罪恶的结果”。而随之而来的冷战,科技的发展更加飞速,却一度将人类文明推向毁灭的边缘。不免让人怀疑:理性带来的究竟是温暖的阳光,还是剧烈的辐射。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讲述了这么一则寓言:奥德修斯一行在海上遇见海妖,海妖的歌声令人流连忘返,使无数水手醉死在海中。奥德修斯让水手带上耳塞,将自己绑在桅杆上,与海妖周旋后逃脱。在这则寓言中,海妖象征着感性与欲望;奥德修斯与航船象征着理性;而水手则象征工人,不允许听到歌声,能做的只有奋力劳动。理性悄悄爬到我们头上,掌控着我们,乃至使我们走向毁灭。阿多诺与霍克海默正是看到德国因理性而带来的非理性因战事逃亡美国。
在现代社会,理性的光辉如同太阳,受人们所崇拜,而感应思维却沦为影子一般的角色,一个附属品。伊卡洛斯因飞的过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而跌落水中丧生。这不免让我们在沐浴太阳光辉之时更加警惕与此伴生的暴戾,让我们再一次低下头,注视着我们因过度追求光明而忘却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