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成王败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世人皆以为,二者之间的界限就如同光明与影子一般清晰,认为历史永远源自于胜利者的笔下。我却以为,如光可置换明暗立场,无论胜负成败,具备人性光辉者,皆可为王。
君不见,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人仍自感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君不见一代骚人屈原兵败投江,仍有贾谊书《吊屈原赋》祭奠英魂;君不见,文天祥文臣起兵宁死不屈,于青史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慷慨悲歌;君不见,谭嗣同戊戌变法身陷囹圄,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万古留芳。这些人无一不是斗争中的败者,但显然,人性永远是那一缕可置换光与影的光,无论失败的影子是多么地黑暗阴晦。
反观所谓斗争的成者,一时间权倾朝野、只手遮天,如秦桧、赵高、魏忠贤之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可谓沐浴在成功的光明中了。然而,人性的光却盖过了他们,硬生生剥去其光鲜外衣,只留下大逆不道、以权乱国的影。即使他们掌握了书写历史的权力,但公道自在人心,他们仅是影子,只能衬托出秦王子婴、岳飞、左光斗与魏大中一干贤王良臣的人性光辉,岂非人生之莫大悲剧?
正如赵高,作为始皇帝曾经最得力的贴身内侍与助手,却在巨大的权力真空中迷失自己,联合李斯,杀扶苏、立胡亥,最终由统一功臣的光堕入亡秦祸首的影中,遗臭万年。
故而,岁月是一炉熊熊燃烧的烈火,长明不熄、经久不衰。历史的一切爱恨情仇、尔虞我诈,都在这炉中经受烈火的焚烧与熔炼,淘汰的是渣滓、留下的真金。所以,时代所呼唤的、历史所铭记的永不会是不择手段甚至背弃人伦的“成王”,而一时间无论是否失意都能坚守人性光明面的“成王”抑或“败寇”,方才似玲珑剔透的琥珀流光,在光与影之间永垂不朽,熠熠生辉,“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在他们人性的光芒下,那些淹没在影中的“成者”脱落为一张扁平的画皮,不过成了青史间一缕无家可归的思绪。
光与影的交替,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生出人世间一切的成败兴替、褒贬扬抑。人类正是如此,先为衣食住行,然后不够了,看见价值与虚荣,然后又不够了,却看见荒唐。横流的物欲常使人为之拘谨、犹豫、彷徨,甚至慌不择路、迷失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坚守人类本性中最初一缕善的光芒、一颗美的初心,才能不论因成功而收获鲜花与掌声,抑或因失败而收获经验和教训,都始终屹立于光明之中,而非藏身一时得意却污浊不堪的影子里。其实,人生应该追寻的本来就是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