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太阳将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划分,影子映在操场地上,像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笔下《呐喊》里面那个孤独绝望的人,痛苦着,扭曲着,却又看不见一丝表情。
影子是光的产物,与光相背驰却又共生。黑夜也是影子,是太阳在照射另一个半球时留下的阴影。
我凝视着影子,影子不会说话,也在凝视着我。印度诗人泰戈尔也有一句关于影子的诗,他在《飞鸟集》中写道:“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
泰戈尔在写这个短诗句时,或许只有一个含义。但读者读后,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读者的修养与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估计许多并非泰戈尔的本义,或许比泰戈尔的本义更具哲理。
“把灯背在背上的人,宁可自己艰难点,把更多的光亮留给后面的人。”
“没有我的帮助(背上灯发出的光亮),走在前面给你照亮,你也不可能顺利地走到现在这个位置。”
“你是往前走的,灯也应该在前面,不应该背在背上,这样你会走的更快、更顺利。”
“灯背在背上,你就总会看到阴影,走在阴影中难以摆脱。”
“那些背上背着灯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变形的影子,不是真正的自己。”
或许我们更应该反思藏匿在影子之下的东西。浅显易见的表层,往往掩盖住深邃的思想。
鲁迅先生有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话很冷漠。
鲁迅先生还有一句话,非常有诗意,他是这么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他老人家前面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也许,他写这段话的时候很健康,病了以后想法就不一样了。1936年他生病了,有一天觉得病情有点儿缓和,夜里让许广平给他倒水喝,打开灯,让他四下看看。
许广平给他端来茶,但没给他开灯,说,为什么开灯?鲁迅说,因为我要过活。你懂得么?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鲁迅躺在床上,看见什么了呢?
他说,“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
这篇文章叫《这也是生活》,写在1936年8月,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去世了。
不同的人生状态,可能有不同的人生感受。
这些感受,有时候会相互矛盾。联系到当下,过去的两三个月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可能都会有一些复杂的感受。
怕死吗?当然。
觉得自己孤独吗?从来都有点儿孤独吧。
有一点儿抓狂吗?还好。
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不确定。
为什么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我不知道为好呢?
世上那么多人,真的和我有关吗?我该同情什么我又能怜悯谁呢?我是不是就有点儿可怜呢?爱是什么呢?
或许扯的有点远了,但这确确实实是我关于影子的联想。我从未观察过我的影子,因为影子往往在阴暗角落,从未像阳光那样崭露耀眼光芒。我细细观察我的影子,他在进入学校的大门时,就如同被斩头台砍下头的罪犯一样,被身后铁门斩落在地下,丑陋的挣扎着身躯,抬起因恐惧而扭曲的五官,向上帝祈求着。
我是不在乎影子的死活的,反正他祈求的人又不是我。这是我白天在的地方。阳光普照高楼,高楼下杂草与学生共生着;影子萎缩角落,角落里虫子与老师吵闹着。
再次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但我也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所以只能向前看。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