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帝国侵略,军阀动乱。那时的中国民不聊生、支离破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爱国热情使中国人开始觉醒。历经曲折、饱受打击,终于一群青年找到了一条救国道路,找到了他们毕生的信仰。这个信仰给了他们奋斗的力量。而这群青年中有一个鲜为人知名字——邓恩铭。
1921年,那时的邓恩铭还只有20岁。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他踏进了上海这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作为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他参加了那一场惊天动地的中共一大会议。
往后的岁月,十年奔波,十年磨砺。曾经被前辈戏称机灵鬼的少年,已愈发成熟,成长为革命事业的主心骨。
1929年,早已入过一次狱被同伴解救出来的他因为叛徒的出卖,再次被捕入狱。
我时常在想,再次被捕时,他在想些什么?是贵州荔波的家乡?还是家乡院里的母亲?是刚逃出去的战友?还是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是庆幸于有17位同志逃脱?还是悲壮于自己已可预见的归宿……
敌人对他严刑逼供,可他紧闭的牙关却让敌人无可奈何,只能将他架上那冰冷的老虎凳。坐上老虎凳的那一刻,他一定想起了十年前意气风发的自己和那次红船上伟大的会议。
他的身体被禁锢着,无法动弹,他的心依然活跃,热情依然泛滥,他那早已跟信仰契合的热血无法冻结和停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那又怎样?坚强的战士无所畏惧,因为信仰会给他力量!
敌人给他垫上了第一块砖头,第二块砖头,第三块砖头,大腿、小腿同时挤压膝盖产生的痛感从关节部位一点点蔓延至全身。他咬紧牙关,痛苦的低吼划破凛冽的寒风,脸部的肌肉因为剧痛颤抖着,血水混着汗水从他凌乱的头发滑下,滴落进那张裂的伤口。他的表情逐渐扭曲,青筋一根根暴起,身体不住地抖动着。尽管如此,他却依然克制着自己,不愿在敌人面前展现一丝丝脆弱。
他的坚强让敌人更加抓狂,他们将第四块砖头缓缓推进他的脚下,企图让他因死亡而感到恐惧。呵,他们终究未能如愿。他仰起高傲的头颅,露出血迹斑斑的面庞,双眸依旧闪烁着明晰坚毅。外面的寒风呼啸着,死神一步步向他走近。此时,他仿佛看到一束光。这光化作了利刃,划破黑暗,也指向他依稀可见终点。
我听到了!在1931年的春天,他在生命的尽头再次唱响了振奋人心的《国际歌》!那个高昂着头颅满怀着理想的热血少年就此定格……
究竟是什么让他奋斗一生,无惧死亡?我想,一定是他心中的信仰!是他坚定的信仰给了他战胜一切苦难的力量。我想起了一段话:敌人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100年前,邓恩铭写下了最后的绝笔诗:“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100年后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想对您说:“后辈无愧先烈济,英雄亦可九泉安!”
红烛泪,悲声起;黄花飞,扬忠魂,山河已无恙,历史需铭记。在那觉醒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怀揣革命信仰,抛家舍业、离妻别子,义无反顾地踏进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的历史洪流,那些不屈的精神最终汇聚成中国共产党这束信仰之光。他们在时光的长河中用生命写下最壮丽的诗篇。他们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英雄!
最好的纪念不只是铭记更有传承。他们是动乱时期的青年,我们是和平年代的青年。同为青年,我们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却有着相同的信仰。这信仰之光引领我们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人民,我们都时刻准备着为这份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我们都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
学校: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学
班级:初2023届6班
姓名:秦齐雅
指导老师:杨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