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育光
“在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霍尔巴赫如是说。而“火”与“光”似乎就存在着某种联系,有了“火”便有了“光”,只有“光”却不一定有“火”。“火”孕育了“光”,也成就了“光”。
以勇气之火,育成功之光。电影《飞越疯人院》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却没有勇气走出这里。”不由想到了诗仙李白,他也曾因不愿做“蓬蒿人”而走入唐宫,成了被玄宗豢养的供奉翰林。宫廷生活虽然富裕但乏味,这与他心中对自由之海的渴望相抵牾,最终他选择了离开。放弃这样的生活是困难的,可他有勇气作伴,仰天大笑踏歌出门。从此御用文人变成了“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的青莲居士。勇于放弃的谪仙绣口一吐,在大海上酿下一片盛唐月光。
以教育之火,育少年之光。雅斯贝尔斯曾论述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用她的人生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让一位位贫困女孩走出了大山。张桂梅为这些贫困女孩撑起了一片天,用教育改变了她们的人生,点燃了她们心中的光。
以自强之火,育强国之光。“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耳边响起了西南联大的校歌。回首过去,美国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打压历历在目,而如今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事业蒸蒸日上,这得益于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自强。正是因为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才有了如今的一雪前耻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为祖国换来了无与伦比的荣光。
因为有“火”,所以有了“光”。看似理所当然的一句话,背后却蕴藏着无数的能量。“火”似乎就是“光”,但又不仅仅是“光”。而“光”看似如此耀眼,是因为有“火”在为之奋斗。只有“火”愈发旺盛,“光”才能愈发耀眼。“火”与“光”就是这样一种关系,看似如此矛盾,却又不乏其蕴涵的道理。当“光”积累到一定程度,黑暗会被驱散,希望也终会到来。
百年前,鲁迅先生说:“此后若是没有光,我便是唯一的炬火。”百年后,我们追随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强大的祖国庇护之下,只要我们心中有火,光便会照亮前方的路。从“火”到“光”的过程,本质上也是追光之路。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正是因为要去追寻心中的“光”,“火”才会甘之如饴。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去奉献、去创造,用自己的价值去影响这个世界。
当被问到为何登山时,马洛里曾说:“因为山就在那里。”那为何要“以火育光”呢?因为,光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