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一切都在追寻那一束“光”。那束“光”穿过唐宋元明清,踏过中国救亡之路,沿着互联网的脉络,款款而来。那一束“光”带着文化的繁荣,新中国的发展和新世纪的盛况与我们邂逅。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束情感的光芒。我匆匆寻觅,终于在唐诗宋词中找到了答案。诗中情感闪烁着其耀眼的光芒。我见到了杜甫的爱国情怀,辛弃疾的报国情怀,苏轼的旷达情怀,李贺的人生有为情怀,孟郊诗中的离别情,唐三首永禅师的三样情,李清照的多愁情,柳永与歌姬的不了情……在文学的光芒的照耀下,我读懂了李白的“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的洒脱,心中的苦闷得到了纾解。我领略了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之愁,心中不免略生酸楚。我体会了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心中的愁绪满满。
为了追寻新中国的救亡之光,我不禁回首。我看到百年前黑夜中的一抹星火,迎着黎明的曙光雄雄燃烧。燃青春之星火,照前路之通达。这是百年前陈独秀和李大钊地跨南北的约定。不畏流言蜚语,不惧列强顽寇与时局的黑暗。鲁迅先生有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荧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或许就是这样的萤火之“光”点燃了革命路上的星星之火,并展出了燎原之势。于是我与天安门广场上那抹鲜红的亮光邂逅,和一颗颗为人民照亮的萤火邂逅。那一刻,心中的所有阴霾,被这亮光所冲散。几百代腥风血雨,几千年漫漫征程,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即使有那些凉薄甘苦,新中国也依旧能披荆斩棘,行歌万里。千年之后,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所向披靡。
为了追寻那抹灿烂耀眼的星光,我兜兜转转,来到这充满光亮的盛世中华。从南到北,贵州大山里的天眼望向宇宙的光亮,乘着复兴号闪烁的灯光,来到山西五寨,观看东风牌的烟火。从地上到天上,东奥的火炬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火光,激励着中国人民斗志昂扬。于是搭乘着天问一号,我来到了火星旅行,见到了一只看过最多星星的兔子。为了追寻星辰大海,我在宇宙中邂逅了那一抹鲜红的亮光。在两个一百年的盛世下,似乎每个人眼中都闪烁迷人的星光,他们在阳光下生长,月光下歌唱,星光下仰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追寻的那一束光,可以跨过时空与我们邂逅,她可能带着文化的繁荣,新中国的救亡和新世纪的盛况于不经意间和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