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姜彦成 滕扬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时间:2021-11-25 点击量:396 推荐量:0 评论数:
				

影子的联想

月出东山,疏影斜横,对影独酌是迁客骚人的感怀;孤灯一盏,风移影动,形影相吊是游子异客的愁思。影子,这无生命的自然现象,却被那些孤寂的人所钟情。 但,纵使影子摇曳生姿而缠绵多情,我愿那些彷徨无助的人摆脱影子的桎梏,去追寻那影子外的一束光。 影是慰藉,而我们不应沉溺于顾影自怜。 人言形影不离,可影为形生,形怎能流连于影?夫子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如丧家之犬”,而不顾影自怜,学说流芳百世;苏东坡自京师一贬再贬直至儋州,而吟啸徐行,倚仗听江,以昂扬之精神打破命运多舛的阴影。 提及影,总让人联想到庇护与躲避。那绿荫下的一潭,山阴里的清溪,固然令人惬意舒适。可若躲在阴影里畏葸不前,又怎能寻得那柳暗花明的世外桃源?后唐庄宗自矜于灭丑雠、定天下的文治武功,躺平在功劳簿上,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王安石则在北宋的歌舞升平的景象中洞察危机,在守旧派施压的阴影下度义而动,北宋政局再开生面。 青莲居士对影举觞,而志邈云汉,追寻皎皎月光;和靖先生赏花弄影,而妻梅子鹤,追寻自在之光。我不愿活在自暴自弃、墨守成规之流的阴影里,故要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便只是向上,便只是追寻自强不息之光。 影又是虚无,而我们须持凌空蹈虚之精神。 影,究其本源,只是“有光处的间隙”罢了,并非如钢琴上的黑白键皆可以发声。这影子虽然是伏地而行,虚无缥缈,而影子的背后,或甚至说影子的影子,则有别是一重意蕴。亭影不孤中,是醉翁乐民之乐的德行与甘棠遗爱的官道;桨声灯影里,是佩弦秦淮余韵的叹惋与渴求光明的情思。影以虚无之景象,蜕变为有血有肉的形象,乃是有精神骨血的注入。 鲁迅在《影的告别》中借影之口,宣告自己“将在不知道的时候独自远行”,慨然而有卫道士之精神。即便是要承受黑暗与虚无的重压,仍要抗争到底,寻得一丝光明。我们都做过那“彷徨于黑暗,彷徨于无地”的影子,但我们不可无踽踽夜行的勇气与精神。作家冯唐有十字箴言: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即便有寒塘渡鹤影的迷乱,冷月葬花魂的怅然,我也欲追寻精神骨血之光。 影终归是陪衬,而我们应追寻生命价值之光。 当你迎着光走,影总是跟从在身后。人,应趋光而行,而不是听从影的指引。歌德感慨“光越是明亮,影越是深邃”,我们不否认善与恶、正与邪的对立与共存,但相信善定胜恶,邪不压正,举起正义之明灯,让阴影去做陪衬!王尔德有言“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可以仰望星空”。星空何者?是善与正、爱与美,是道德律令、人性光辉,是影下抗争命运的我们所追寻的光。 影越是深邃,光越是明亮! 越是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越是要追寻生命价值的意义;越是处于灾难的至暗时刻,越是要追寻精神斗争的支撑;越是处于文明的至暗时刻,越是要追寻人文智慧与人性温度的光芒。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文明演进、科技创新、艺术创造,无不是走出时间之影而创造出新的光亮。高举启蒙的赤旗,“南陈北李”扫除蒙昧的阴影,实现中华文明的涅槃重生;勇攀技术的高峰,潘建伟团队冲破落后于世界的藩篱,“墨子号”在宇宙黑影中窥见天机;坚守文化的血脉,冯骥才在城市化的大潮中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奔走呼告,于文化的再创造中追寻人生价值。 这令人浮想联翩、遐思无限的影,这慰藉的影,这虚无的影,这陪衬的影,或许它让你流连迷乱,但切不可被它所禁锢。 魏源于民族危亡之际发出振聋发聩之声“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而新时代的我们应受光、追光乃至闪光。青春易逝,白驹过隙,我们不应停滞于时光的阴影中;格局际变,风云激荡,我们不应苟且于时代的阴影中。 “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让我们越过黑暗的沟壑,摆脱阴影的冷气,投身于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中,奋斗于人生意义的实现中,闪光于民族复兴乃至文明进步的宏图伟业中,去追寻那澄清玉宇、涤荡黑暗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