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永远的光亮
《易经》有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诚哉斯言。文明,不仅局限于个人的一言一行,更是“大化之根”,亦是中华民族之源。文明,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火炬,是永不凋零的美丽。
“不学礼,无以立”,是百家争鸣时期的文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是一位文明的先知者在战火纷乱的日子里的高声呼唤,踽踽独行于黑暗中。孔圣人用最朴素的语言掀开了文明的神秘面纱:在家恭敬规矩,办事认真严肃,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在这短短几句话的背后,是诚信,是敬业,是爱国。就这样,文明的第一把火在中华大地上被点亮。
“礼即理也”,是君王一统下的文明。“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是一位文明的卫道者在繁荣多元的日子里的低声呢喃,面对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猛烈冲击。文明在宋代似被搁浅,礼仪在宋代似在没落。于是朱熹站了起来,接过了传承文明的薪火。“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有关文明的论断如泉水般源源不断从他这里输送,润物无声地浸润到每一个人心中。“仁、义、礼、智、信”,文明的火焰又一次照亮了整个华夏大地。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抗战时期的文明。“意志坚如铁,度量大如海”是那个动乱不安的时代里的一根定海神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主席带领着解放军一路走来所体现的精神气度,便是那个时代对文明最好的注解: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不怕苦,不怕累。文明之光在那些流血牺牲的光阴中越发耀眼。
“座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大变革时代的文明。一位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圈起来的不仅有改革开放下的人民,也有踏实创新的文化精神。“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创新精神无疑是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文明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1世纪的钟声早已敲响,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埃及神像上的“xx到此一游”到曼谷的大闹机场;从“扶不扶”到重庆公交车上乘客与司机大打出手导致公交车坠入江中,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触目惊心。随着市场经济繁荣而滋生出的一些利已主义者将文明逼到了悬崖峭壁,改善这种境况,需要政府发声呼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文明发声。
守护文明,让文明成为永不凋零的美丽;守护文明,我辈自当力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