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是永远的光亮
一层一重叠,桃隐清墨宣。屏开天下,香芳三分,最是惹人欢喜,一折桃花扇。 ——题记。
曾看过几张诗风甚兴的图片,是一袭白衣如玉的缱绻女子,手中婉握一把桃花扇。她沿着一曲通幽径,缓缓蹁跹,时而吟咏秋意浓,时而怅惘天际愁。行到闲云静亭处,风不敛,似吹乱了她的碎发。于是,手中那一把桃花扇于无声处悄然开屏用以遮面的身姿,却是凭添一些婉约质气,那一把折扇精润无双,内敛天成,点缀几许桃夭,便是灼灼其华。
后来,几经查阅,找的是折扇上的一首诗韵墨词,名为《赠女冠畅师》,是这样一首格调高雅清新之词衬在扇上,一时间那把扇似比美人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了。那样一折桃花扇似成了我的心头欢,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时时浸润着我,我为这档一把小扇痴醉不已。
也曾买过各种各样的折扇,若是扇上配竹,便是一斐然君子,清风浩荡的挺拔身姿,若是扇上几枝落梅,便是一红衣女子独立雪上静观天地的沉思之态。
我常常从那一把把折扇中透过那婉约的韵味,遥想那沧桑历史中的故事。于是,一个个人物在我的心头萦绕。且他们都是那般美好,或舞姿惊鸿,或眉清目砾,亦或一曲韵词奏一段小调无尽思乡。却终不如凝望那一把桃花扇细细沉思品读,不禁泪湿脸庞,我透过那扇,便看见那世纪的悲欢离合,似那花瓣是雪,写尽一生悲凉,只用一首小词来缅怀,而那几折桃花枝是人一生最完美的点缀。大抵无尽情思都在那扇中被书写了。
故此,我想,这一把扇屏开了,便是生,屏折了,便是灰,人生一世,一把扇足以古今留念了。我想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一把折扇,更是扇中无数文化的凝聚,它们在扇中行走天下,再被无心之人买了去细细品读其中精蕴,如此被妥善安置了。
古时,许多饶有诗兴意趣的文人骚客,常配一把折扇手中掌握,也时常题词其上。我想,他们手中拿的并不全然是一把精致的桃花扇,更是一种风度。此风度可抒雅怀可表意趣,也可是心中感叹山河,醉山水的情怀的点缀。此时的扇,更像是一种媒介,感染着人的思绪,也承载着诗人笔下的文化内涵。
也曾读过许多情思曲折的文章,大多是以情爱为内容。那时的桃花扇被放在美好的文字里,便是替佳人情迁三生的定情之物。那扇中便寄托了无数的美好祝福,那折扇也许微微垂眸,心中便牵起无数情思,替这风光霁月一一作过祈愿。大抵,这是一把有灵的桃花扇,不然它为何如此风华内敛,身负蕴思,又祈愿上天。似乎,它是一种最内敛的传统文化,叫你视识惊艳,再识却是被那底蕴与内涵浸润着心灵。我想,它是会使人起死回生的良药,否则为何我枯败的心常常被它愈合滋润。
《诗经》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扇却是不仅灼其华,还润其心,其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始终源远流长,我深思片刻,便是想说:一折桃扇,屏天下,便香芳三分。香的是高洁的品质,芳的是渊博的知识。持一柄桃扇,开合明折扇是永远的光亮灭之间,便是一世清明,无数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