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习惯性的找到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心中不禁感慨,这已经是我看诗词大会的第八年了。
超凡脱俗是一种境界,风流洒脱是一种倔强。“我”是李白,“我”可以站在高山之上傲视群雄;“我”也可以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年唐太宗和他儿子请“我”上朝“我”不去,错把“轻狂”当“清狂”而到中年,千万诗中不见愁,可又有谁懂得“我”的愁!“我”思念“我”早逝的妹妹,一看到月亮就想到了她。甚至不惜用酒来麻痹自己,安慰自己她还活着……愁绪到了笔尖便停了下来,迟迟下不去手,愁吗?怨吗?“我”愁什么?“我”有吃有喝有官做,“我”怨谁?“我”怨“我”自己,但在友人面前即使醉酒也不好意思说,只得装模作样地写下 “将进酒” ,我不以屑于隐居来逃避应当承受的一切,但我有没法承受,只得在高山之下感叹一首 “蜀道难” 。“我”本无罪,却在安史之乱后被流放,不甘指点,便在一个月圆之夜假装喝醉酒失足跌入河中。
夏花绚烂是一种态度,秋中静美是一份力量。“我”是李清照。“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横跨两朝大宋。“我”可以在战争纷乱中感叹花儿“应是绿肥红瘦”,也可以晚年避难抒写“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还想回忆着当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却无奈,放不下那朝朝暮暮,世人称“我”婉约,是因为“我”有说不尽的愁绪。“我”看不惯苏轼的豪放多情,看不上辛弃疾无愁强多愁,“我”站在江边思念故土。有家难回,只把愁怨放心旁,批判着世人的无情,国土的割让,皇帝的昏庸,“我”敢怒却不敢言,惟与自己夫君,一阴一阳,何处寻见?唯有泪,千万行。
流浪天涯是一种无奈,有家不归是一个梦想,“我”是马致远。“我”站在萧条的土路上感慨“枯藤老树昏鸦”,忆当年,放出豪言壮语,立志勇闯天涯,逃离繁华,远离故土,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黄土茫茫,何处为绿洲?只得漫步于夕阳之下,晨望曦,夜望月,即兴之作之元曲竟意外让我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材甘没于沙丘,错把“清狂”当“轻狂”此日漫挥天下泪,游子无家思可归。心碎!心碎!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质,得民心必得天下。“我”是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乞丐翻身的皇帝。虽日理万机,但仍注重农民的生活。“我”当年写下“鸡叫一声撅一撅”,也被世人嘲笑无文化,他们却不知“我”真的抱负是做一个“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的人。
视死如归是一种精神, 保卫国家是一种抱负。 “我”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我”年少时一身正气, 立志保家卫国! 随父亲赴甘肃上任, 感叹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我追求个性解放, 在1898年的夏天参加变法, 不慎被太后老佛爷给抓了。 悲愤之下道出:“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我眼前涌现了很多诗人, 唐、宋、元、明、清都有。诗词大会上的评委康震和蒙曼两人生动的点评,将我引入诗词的梦境中,我化为诗,被诗人提笔写下; 我化为景, 被世人永传千古; 我化为诗人, 我提笔写下这千千万万…… 或苦涩, 苦不过愁绪,或愁怨, 怨不过恨, 恨不过“月若无恨月长圆” 愁不过“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与诗词为伴, 则春风为过客! 深夜的灯下, 白天的喧嚣遁去, 我打开唐诗三百首,接受诗词的洗礼, 诗词好比生命中的能量,告诉我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词教会我要专注, 要静心,要心怀旷达,在毫无察觉的时候,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史诗,他陪伴我走过这十三年,我从出生时父亲就常常给我念,今日再读那纸的触摸感 ,扫尽一切年的距离 ,高山流水跃入眼帘 !
我爱诗!
指导教师: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