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是我们自己叙写的,这条不绝如缕的委蛇长道,是我们自己踏成的。每每回阅远望,只觉远处与行过的路,处处充满了星星点点的花影和光束。他们来自过去,提携当下,穿越未来,只是为了等待你的追寻与邂逅……
历史啊!多么纯情的纤纤素手,将你雕饰得如此精巧华美;又是多么绝情的漫漫黄沙,把你覆盖得原貌难窥!
现在我轻轻翻开一页页厚重的经卷,我,在历数敦煌的事件。这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城市,她肩上所承载的概念早已超出了“城市”这个词的语义极限,她是四大文明——中华、希腊、波斯、印度文明的女儿,是这四大文明历史交汇的最高点,是世间一切古朴沧桑意韵的总和。我一点点拨开烟尘,一遍遍洗尽铅华,一次次指尖触摸,她的面庞,终于呈现出了一个淡淡的轮廓,这副面孔在我亲身抵达之后愈发清晰,变得愈发美丽。澄澈的月牙泉,颓圮的玉门关,寂流的党河,沙漠上行舟般的雅丹地貌,以及残损的古堡和佛塔,都勾勒出敦煌的一点姿色韵味。
当然,莫高窟的游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几乎是定下的一道议程。我缓缓步入九层高塔,塔体依山而建,内部的大佛高度几乎到顶,他慈爱的目光垂到我身上,使我感觉到难以言表的欢欣喜悦。接下来的洞窟,无论是北凉的粗犷风造像,还是唐时期的伎乐天,抑或是观无量寿经变,乃至于西夏时期的供养人壁画——都令我震撼不已——历史和艺术上的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瞬间把我带回那个古朴神秘的年代。
一瞬间身心放空。
突然,一道微光闪过,我眼前的景象倏地变动了一副模样,壁画光洁如新,塑像残损复原,一切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真实可感。似乎又是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我的耳边响起清脆的琵琶声,远方又传来急促的战鼓声,那鼓声越来越急促,随着一次最猛烈的击打,鼓声停了下来。远方一阵呼号击穿天空:“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大人到——”归义军?张议潮?那最早也是大中五年(851年)的事迹了!又是一道金光闪过,前方不远处一位清秀曼妙的女子站在佛前合掌默念。半晌诵经结束,她转过来。她身着紫色华服,宝相庄严,挽起高高的发髻,插着一根象牙质镶金的发笄,与供养人的壁画形象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她戴着一副白色的面纱,令人心生倾羡而又捉摸不定。她看了看我,微微一笑,轻轻地说:“又是新来的外乡客,看看这美丽的敦煌吧,岁月可以打败一切、剥蚀所有,但终究带不走她那颗纯真古朴的心。”沉吟半晌,她问我:“你看敦煌美吗?”
“古朴庄重,真是美极了!就像中华文化留下的千千万万印记一样令人心驰神往。”我答道。
她轻轻地笑笑,说:“她和中华一样,美在内心,善在内核,这是足以抗衡岁月的力量。外乡人啊,请你把这份美留在内心,记住你作为中国人的使命与职责。”言罢她解下面纱,一挥衣袖卷起一片紫红色的云彩,再指着供养人壁画的左侧一位衣着华贵的女子,问道:“你看,我美吗?”我看看壁画,果然和我看见的一样,都是惊为天人的美丽。我揉揉眼想再看看壁画时,那壁画却变成了我一开始看到的样子——铅白、铅丹等绘成的面庞早已因硫化、氧化而发黑破损,风化得实在难以辨认,与我在交谈时看到的根本不是一幅图景,我再揉揉眼,那壁画又恢复了原先的美丽光泽,她又问我:“外乡人,你看如何呢?”
我喟叹不已,答道:“不知如何称呼您,暂以夫人代替。夫人,您是最美的,是与敦煌一样美的,虽然岁月和黄沙湮没了您的美貌,但您和敦煌的文化内蕴,以及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任何事物也覆盖不了、抹杀不了的。相信借助科学的力量,我们会把您的容貌复原,敦煌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届时,敦煌一定会焕发出震古烁今的蓬勃力量,她的文化,她的魅力,她的历史,也会一并随着中国的强盛而与其他文化遗产声名远播,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所追寻的希望,今日在此邂逅您,是我今生的福气,希望以后我为祖国文化做贡献之时,依然可以为您的美貌增光添彩!”
她十分满意,点点头,轻启朱唇道:“世人皆如此,何愁国不强!你们这一辈人,就是国家的光,发扬国光,自在你们心中,你们追寻的那束光,终究会在不久的将来,照亮中华,震撼世界。”言罢玉手一挥,随即将象牙镶金笄拔下来放在我手中,说:“有志当效国,青年当为光!”随即一转,消失不见,空中幽响传动,良久不绝:“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缓缓打开掌心,定睛一看,哪有什么象牙镶金笄,这不是我画洞窟结构的笔吗?
虽千万人,吾往矣!而今,往矣!立足现在把握将来,才能写好人生之书,踏好人生之路。我们追寻的是光,我们邂逅的是我们的内心,但,光自在人心,只有坚持本心,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方能守护文化,实干兴邦,砥砺前行,做有志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