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灿烂的阳光挥洒在窗桌前,推开时代的木门“小轩窗,正梳妆”岁月没有影响她曼妙的身躯,静坐在书桌旁,捧一本《念楼学短》,细细品读。
我敲响木门,“请进”屋内传来清脆的声音,推门而入,看到正在静心阅读的杨绛先生。“孩子,你来了”她道。茶过两盏后,她邀我同去院中赏花。
赏绚丽花田
杨绛先生的小院中种了两三盆满天星,这种花的花瓣是极小的,但颜色却不少,花蕊是黄的,花瓣洁白如雪但顶部又是娇艳欲滴的粉。杨绛先生十分自豪的向我介绍道:“这几盆小花是朋友送给钟书的,刚取回来时,只有两三片叶还未开花,朋友说这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不必特别在意,我便将它们栽在院中,风吹雨淋。它们却紧紧抱在一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像一个民族,只要团结起来,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当一个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时,才能看透人心。”
是啊,世态人情可当书读,可做戏看。
品百味人生
“康康,别在院子里聊了,快和客人一起进来吃饭。”钱钟书先生从窗户中探出头来,对我们说到。人过中年,往往有一身戾气,但他与杨绛先生一样,脸上一片祥和,丝毫没有被生活侵扰的印记。也许是他们早就看淡名利的缘故。饭桌上我问道“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文人志士前往别的国家躲避战争,您二老为何要执意留下呢?”听到这个问题,杨绛先生一改往日的慈祥变得严肃起来,她放下筷子,似乎在想着些什么。钱钟书先生也未讲话,空气一片寂静,我有些不知所措。
过了一会,钱钟书先生笑了笑,加了两片山药放到杨绛先生的碗中,对我说“吓到你了吧,我们这辈子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们争我们都不屑,唯有在民族大义前,我们必定是寸步不让的。”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如果真有一天,我们宁愿追随祖国玉碎也不去外国做二等公民!杨绛先生说罢,二人相视一笑,邀我共进佳肴。
是啊,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
酒足饭饱后,我将离开,二老说要散步,顺便将我送出,钱先生去开门,杨绛先生对我说“抗日战争时期,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对国家的爱,我爱丈夫,胜过爱自己。这种爱是不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才自觉地相互支持。”
夕阳下,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杨绛和钱钟书两位先生一生伉俪情深,他们携手共赏南疆北海, 东麓西岭,走遍这泱泱华夏。
期待与杨绛先生下次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