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缠绵,云舒缱绻,白衣苍狗,星移斗转,时间的河流涤荡了几多历史的烟尘,冲刷了几多过往的沙粒。不难发现,人类自诞生起就开始探索着这片未知而辽阔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虽然毫无头绪,依旧不言放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那古老而神秘的爱琴海地域,早在几千年前,被世人称道的希腊文明如同一粒种子,于黑暗中探出了头,在这因海而生的蔚蓝色的希腊的土地上以惊人的速度扎根,抽枝,生长……可能是因为生于海边吧,大海赋予了人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这是陆地民族在当时无法企及的。因此,希腊文明中所蕴含的、所推崇的自由民主观念,在那个奴隶被当做牲畜的黑暗年代,如同在海上的灯塔,孤零无援,却又突出耀眼。
穿越千年的历史洪流,来到近代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那时的国土正笼罩在厚重的乌云之下,除了令人窒息的压抑的黑暗外,再无其他。麻木与冷漠充斥在空气中,仿佛只有在黑暗中灭亡这一条路可走。所幸有人不甘湮灭在黑暗中,一次次的变法与革命,无数人前赴后继,奋起反抗。于是乎,点点萤火在黑暗中亮起,虽微弱易熄,却不可或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而当时奋起反抗是为了什么?答案也不言而喻——民主自由。正因为对自由的苦苦追寻,正因为点点萤火的出现,在1949年,萤火终汇聚成星河,华夏终与自由邂逅!
可能谁也不曾想到过,希腊千年前所推崇的思想,正是无数后来者所支持的,是千年后的中国所追寻的。纵然希腊的火焰早已被扑灭,但余烬中跨越千年的余温,依旧可以燃起大火,映红一片天。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仿佛这就是最好的时代。但就在这样的时代下,物欲横流,人的欲望不断被满足,然后产生新的欲望;社会中处处充斥这快节奏的气息,这真的是最好的时代吗?
回首千年,不管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还是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宁静心境,亦或是杜甫“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岁月静好,都是现在人们不曾拥有或很少拥有的了。当然也有不少人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寻找内心那份少有的宁静,亲近人迹罕至大自然成了不少人的选择。跨越千里,跋山涉水,只为了寻找那一份美好。
但就在前不久,返璞归真却变得十分简单轻松。是一位清华学子写的平淡自述,回顾了本科四年的求学历程,很难却很励志的求学经历。内容很简单朴实,字里行间里并没有卖惨诉苦和怨天尤人,只有那满满的感恩与不卑不亢。从琐碎却真实的文字中传递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温暖与力量,也让人感受到远离车水马龙的喧嚣,回归宁静其实很简单。不用刻意地接近大自然,只需要平淡本分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你苦苦追寻的,自然会欣然与你邂逅。
这是最好的时代吗?从那清华学子的经历来看,似乎并不是,我们仿佛被困在一个匣子里,想要冲出去,却不得章法。但我们仍然可以与之共舞,去抗衡,面对,冲破,呐喊,永远不要停止。当困住我们的匣子有了裂缝时,光自然会照进来。
追寻是心灵和梦想的方向,而光所贯通的,是理想与现实,是精神与生活,是远方与咫尺。这世界也许并不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从零到一,只有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对光苦苦追寻,那一束光终究会撒下来,因此荆天棘地,也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