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寻着那一束光,且行且长,路漫漫又何妨。”
那位卖馒头的叔叔,每天早上八点,下午五点,都会准时推着他的小车,来到我们小区楼下。刚蒸好的馒头花卷,整齐地放在保温箱里。有顾客来买馒头时,叔叔便揭开箱盖,撑开袋子,包起馒头,打一个结,双手递上,还不忘说一声:“好吃常来啊!”
叔叔的馒头又白又胖,掰开时,还会从中间冒出热气腾腾的白雾,香味直冲鼻尖。轻轻撕下一块,细细品尝,荞麦的醇香便会萦绕在嘴中,咽下肚后,又是一股清甜的回甘。早晨赶着去上班的人们,听见叔叔的叫卖,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买上一个当早餐;下午放学回家的孩子,闻到馒头的香气,也会嚷着要家长买一个来吃。每次去买叔叔的馒头,总是要排上几分钟队。
打我们搬到这儿时,叔叔的小车就从未缺过席。三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他依旧不厌其烦,日复日年复年,坚持把热乎乎的馒头,送到每一位顾客手上。品尝着叔叔的馒头的同时,我也好奇究竟得拥有怎样的信仰,才会将这般辛苦、甚至有些枯燥的工作,重复成千上万次。
那次买完馒头后,我便好奇的问他:“叔叔,你卖了多久馒头了啊?”他一边从口袋里翻找零钱,一边笑着回答我:“嗯……快要五年了吧!”“啊?这么久了,不累么?”“哈哈哈,累是累,但是值得啊!能把大馒头亲手送到顾客手上,会让我感觉,那些辛苦都是值得的!”他的脸上浮起灿烂的微笑,岁月的痕迹便都堆积于眼角,“小妹,找你的零!好吃常来啊!”
后来,我成了这儿的常客。一是为了叔叔香甜的大馒头,还因为他口中自己的故事。叔叔说,他现在快五十了,年轻时在工地干活,每次给工友们蒸馒头,都会被大为称赞,便选择了转行。哪知创业之艰辛,这样早出晚归干了两年,才凭借馒头的品质和为人的热情朴实,获得了一批常客。他说:“我也想过是不是走错了路,但是每次看见来买我馒头的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时,我又不由自主的推上了小车。”
他一直追寻着那一束光,且行且长,路漫漫也无妨。
叔叔还说,他以后要开个馒头店,然后,就发展为连锁店,“五年,十年,二十年……到时候让每个人,都能吃上我蒸的大馒头!”每当说到这里,他总是笑的很爽朗。那是对似锦前程的憧憬,对前途光明的向往。
每一个生活中的小人物,也追寻着自己的光。或耀眼或微弱,但它总可以照亮追光者的道路,让他们不会迷失方向,踏过泥泞,踩遍荆棘,一路向前。
我想多年后,在我前往公司的路上,会有这么一家馒头店。那里的老板已是须眉皓然,脸上也多了些辛苦岁月风霜雪雨的刻痕,但是他笑的仍然是那么灿烂热情。我将上前去,买上一个白白胖胖的馒头。那位年过半百的老板,会麻利地,揭开笼屉,取出馒头,撑开塑料袋,熟练地包好。亲自递到我手中时,也一定会说一句:“好吃常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