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初中组 0 孙海峰 于静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时间:2021-11-27 点击量:270 推荐量:0 评论数:
				

关于时光的想象

序 近乎永恒的时间中,近乎无限的空间中,塔矗立着。 塔在宇宙之外,却永远静静地窥视着宇宙。塔很旧了,银光暗淡,孤单而微小。对塔而言,宇宙只是一个肥皂泡,上面流转着瞬息万变的光华,却只是一个不可触碰的虚影。 塔无声地等待着,等待着合适的时间。按宇宙内的时间来看,塔已等待了近百亿年。但塔并不焦躁。对塔而言,时间只是一个数字,即使还要再等百亿年,塔仍会继续的。 塔中,是人类万年来的所有可能的资料。人类历史上所有图书馆的书籍总量也不抵其万分之一。大到科学理论、文学成果,小到某个人的日常琐事都有所记录。它们和塔一同等待着,等待着被人解读的那一天。 塔的名字叫巴别,语言之塔,人类通天之塔。 人类建造巴别,第一次是为了跳出生死的循环,而这次,是为了逃出时间的循环。 一、粒子对撞 江霖站在一个方形的房间中,四周都是各种家具,正前方是一扇门。头顶上,是一盏昏暗的吊灯。 江霖打开门,眼前是一个一模一样的房间,同样的家具,同样的房间。房间对面,又是一扇同样的门。他走上前,打开门。门通向了另一个房间,仍是同样的陈设,同样的门。 江霖忽然没来由地紧张起来,向前奔去,一扇又一扇的门被打开,把他带进了一个又一个相同的房间。他就这样奔过了不知多少个房间,终于还是体力不支,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大口地喘着。他往回看,只能看见无数房间组成的隧道,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是一个循环。他忽然悟到,同时感到深深的无力——他可能永远打破不了这循环。 忽地,地面震动起来,连带着家具一起左右晃动。头顶上的吊灯疯狂地摇动着,让周围的影子更加狂躁。终于,绳子支持不了吊灯的重量,断了。正当吊灯砸向江霖的刹那,他眼前一黑。 江霖是在车上醒来的。 车外是一望无际的石滩,远处能看见几丛骆驼刺。向前,是一望无际的公路,往后,可以看见另外的几辆车。 他有些疑惑,坐了起来。司机听见了声音,回头笑笑:“啊,江院士,你醒了?”江霖忽地回过了神,答道:“嗯,早。” 江霖要去的,是一个由上万名科学家、上百个国家共同建造,历时数十年,建成的一座长上百公里的,被称作“WLHC”高能粒子加速器。在地上,人们只会看到这座基地,但在其地下,是一个巨大的加速轨道,其面积和体积都远超其地上部分。因其耗电量过大,在周围还专门建了一座核电厂来供电。 今晚,2035年3月14日八点,它将会第一次正式运行,加速器将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GeV。这是宇宙创生的能量。在这难以想象的力量下,人类已知最小的物质单位夸克将被击中,让人类得以窥见物质世界更深层的秘密。 夜里,控制大厅中人不多,只有负责加速器设计的宋总工程师、四位物理学家、五名记者。而对于加速器的控制,则会在几十公里外的一个数据中心处理。因为刚刚落成,具体的防护措施还没有落实,只有一二名士兵。这些人中,最不起眼的便是坐在房间一角的江霖。从进来开始,他便一言不发,在一旁沉思着,在纸上不时写写算算。 “江院士,请问您对这次实验结果有什么预测吗?”一位记者问道。 “我的预测,就是无法预测。”江霖头也不抬地回道。 “您是当今公认的物理学巨人,如果连您也不能的话……” “对如此小的物质单位的探索,本就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目前科学界对于这次试验基本上只有两种猜测,夸克将被击碎,或者什么也不会发生。 “从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来看,这是我们仅能得出的答案。但是物理的世界,常人无法预料,实验的结果,更是不可想象。我有一种直觉,这次实验的结果,将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思考范畴。” 忽地,控制大厅的屏幕上的红灯亮起,伴随着一声滴鸣,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屏幕上出现一条曲线,表示当前的能量,正懒洋洋地朝临界能量上升着。江霖停止了手头上的计算,看向屏幕。 一分钟…… 两分钟…… 五分钟…… 十分钟…… 终于,曲线到达了临界速度,超能粒子源源不断地产生,在轨道中循环。由于夸克移动无法预测,他们不知道还要再等多久。 又不知过了多久…… 忽然,一阵蜂鸣响起,标志夸克着被击中。几位物理学家看向屏幕,却都摇了摇头。上面并没有显示夸克被击碎,也没有显示夸克完整,上面的数据完全无法理解。 这是他们在这一“天”最后的动作。 下一刻,时间忽然地变慢,归于静止,而后回溯。 这将把人类命运引向无法预测的道路。 二、回溯 江霖是在车上醒来的。 车外是一望无际的石滩,远处能看见几丛骆驼刺。向前,是一望无际的公路,往后,可以看见另外的几辆车。 跟昨天一模一样。 江霖坐起来,前面的司机听到了声音,说:“啊,江院士您醒了。” “我们……是在?”他疑惑地问。 “我们这不是在往WLHC赶吗。”前面的司机答道。 江霖困惑地低下头,昨天的一切,是梦?可那经历是如此的真实。 半小时后,车队到达了WLHC。江霖看见,其他人脸上也是一样的疑惑。送别了车队,所有人都一言不发。 “今天……是不是已经发生过了?”在门前迎接的总工程师首先问道。 “或者说,今天的‘将来’已经发生了。”说话的是江霖。 “也就是说,我们所在的时间的这一部分出现了回环,并影响了所有事物?” “看样子是的。” “可是,这明显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啊。” “是的。按照这条定律,热量只会从‘热’的地方转移到‘冷’的地方,而不会自主地从‘冷’的地方转移到‘热’的地方,直到各部分的热能达到平衡。或者说,宇宙的物理状态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去与未来是不对称的,我们只能由过去得到未来,而不能由未来得到过去。 “这是我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劳动中总结的规律。但我们也可以从更深一层的角度分析。若把所有的物理过程简化为粒子的碰撞,那么就可以知道遵循牛顿定律的事件‘A撞到B’和其倒放‘B撞到A’是完全成立的,也就是说,牛顿定律是时间对称的。同理,薛定谔方程、电磁现象、相对论等等也都是时间对称的。所以时间倒流是可能的。” “我能理解你的观点——但是我们的记忆却并没有受影响。我是,你们也是。” “而我们的司机却好像并没有这方面的记忆,他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异样。” 几个人沉默了下来,看向江霖。 “关于这个,我有一些猜想。走吧,我们去传达室,找那里的士兵问问。” 三、取证 “我发誓,今天,或者说3月14日,我肯定已经经历过了。”面前的士兵惊恐不堪,飘忽的眼神好像在看着虚无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但他眼中没有彻夜难眠的血丝,反而,他看起来睡眠充足、作息规律。总设计师告诉江霖,这位士兵姓张,名志明,在这里呆了好几年,一直以来,无论发生什么,都十分镇定。 “我本来以为那只是一场梦,但就十几分钟前,我写每日的日志时,你猜怎么了?上面正写着今天的日期、天气、你们来的时间、有哪些人,都十分详细!而你们到来的时间,人数,天气等等,都分秒不差!” “张同志,请你不要过于担心。我们和你情况是一样的,我们与你处于同样的境地。” “可是,这实在是太……太……邪门了。我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种事。” “请您放心,我相信,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既然这是真实的,那我们就无法逃避它。”江霖开导他。 “算了,就当是放了一次假吧,我当兵这么多年,还没有放过几次长假呢。” “嗯。” “希望,这次假期不要太长。” 告别了张志明,又跟几位记者交流了一下,记者把自己写了一半的手稿和“昨天”拍的照片拿了出来。安抚好了记者后,几人讨论了起来。 “我注意到一件事,你们一定也注意到了。”江霖说。 “什么?” “无论是传达室的日志,记者的手稿、照片,还是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 “嗯……信息?” “是的,就是信息。而且必须是极为明确的信息。就比如风在沙上留下的痕迹、我们的脚印,像这一类较为模糊的信息都没有留下。对于这个,我可以证明。”江霖拿出一张纸,“这是我‘第一轮’——以后要描述某一次‘循环’,就拿这个代替吧——用以验算的纸。可以看见,上面只有几个公式、数字。但是,我在上面随手画的草图却消失了。”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极其明确的信息才能在回溯中留下。”总工程师若有所悟。 “那么,宋工程师,我问一下,这台加速器,有备份功能吗?” “当然,为了防止突然的断电,实验的结果会保存下来。”总工程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忽地他理解了江霖话中的意味,“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找到实验的结果了!”几人激动道。 几人快步到控制大厅,调出了结果。几张图表排列在屏幕上。几位物理学家死盯着它们,眼神凌厉,几乎要在屏幕上钻出一个孔来。总工程师焦躁地看着,却又不敢四处走动,生怕打扰几人的思考。难熬的一个小时过去了,几个人先后摇了摇头,低头沉思起来。 “这些数据纷杂而没有规律,恐怕我们哪怕再做一次,得出的结果也一模一样。”又不知过了多久,一位物理学家说。 “是啊,我从中完全看不出任何的逻辑性,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完全随机的。” “可谁又想得到对这物质的探求会对时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甚至把我们困住呢?对于时间这个维度,我们考虑的太少了,甚至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江霖叹息着说。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没有数据,只能根据现象提出假说了。现在,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没事,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有的是时间。” “我宁愿不要如此。” 四、假说 “首先,我们要证明这样的循环是成立的。”江霖提出。 “是的,还有就是如果没有进行实验,时间的循环会不会继续。”一位物理学家回道,几人看向总工程师。 “我这就联系基地。” “那就麻烦你了。” 晚上,八点,几人待在控制大厅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时间却好似遥遥无期。几个人焦急地等待着,不耐烦地来回走动。 “只要到了九点,我们就可以基本确定循环不会发生了。因为它不太可能在‘击中’这个时间节点后发生。”江霖说道。 话音未落,时间变慢,停止,回溯。 江霖是在车上醒来的。 车外是一望无际的石滩,远处能看见几丛骆驼刺。向前,是一望无际的公路,往后,可以看见另外的几辆车。 江霖坐起来,前面的司机听到了声音,说:“啊,江院士您醒了。” “嗯,辛苦了。” “没事,不辛苦。” 也就是说,时间的回溯与事件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之前的试验使我们所在的时间维度出现了一个回环,并把我们困在了里面。那既然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对空间的观察来判断时间是否会回溯呢? 江霖默默思考着。忽然,灵光乍现,江霖的眼亮了起来: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观察到了! 下了车,来不及等其他人,江霖快步到了传达室。张志明正在本上记着什么:“江院士您来了。” “不用这么叫我,叫我江霖就可以——你在干什么?” “哦,您之前说信息可以被保留下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打算写写‘日’记,也能证明这段时间确实存在。” “真的需要证明的话,其实看一下监控就好……哦对了,我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调监控的。你能说一下监控在哪里看吗?” “好的,我这就带你去。” “这里就是监控室,你要看哪里的监控?”监控室里放着几个显示器,全基地的监控都在这里被汇总。 “上一轮八点在控制大厅的。” 张志明打开时间轴,却怎么也找不到上一轮的监控。 “对不起,我早该想到的,程序不可能会显示同一天的两个视频。你看看文件地址,说不定可以找到。” 果然,文件夹中多了两个文件,分别叫“010314(1)”和“010314(2)”,它们分别是上一轮和这一轮所指向的文件。 “谢谢了,你可以回去了。”江霖拿过鼠标,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门忽然开了,几人站在门口:“江霖,你怎么什么都不说就走了,我们找了你好久。” “为了取证。” “什么?” “我在车上想到的,既然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对时间的变化必然会对空间产生影响。所以我来调出了上一轮的记录。幸运的是,它并没有被覆盖。”江霖指了指屏幕,这段视频的长度只有约二十一个小时,“这个就是上一轮的录像,我在录像中发现了一个细节。”他拖动着时间轴,直到视频的最后几帧,暂停了下来,屏幕中心是几个来回走动的人影。江霖选取了其中一人的衣角,框出了一小片区域,整个屏幕便马上被塞满了,只有几个像素点,再按下键盘,鼠标便选取到了该像素点的色号。 “我用这种方法比对了我们所有人身上的颜色,发现了一件事。” “什么事?” “每个人身上都或偏红、或偏紫。而在几分钟前的录像中,并没有这种现象。” “所以……”几人似乎明白了什么。 “也就是说,就只有我们来回走动产生的那点儿速度,在时间回溯时竟然会出现如此易于观察的红移和紫移!根据开普勒效应,这正能证明光速变慢,从而可以看出,时间在回溯前会先变慢,变慢的时间中,光速也会变慢!” “这……的确如此。可这对于我们而言,真的有什么意义吗?” “你们想想,有没有可能,在创世之初的巨大能量下,我们的时间线也被套入了一个回环呢?” 沉默。 “这个猜想让人不安。” “但我们得做好准备了。” 五、逃离 往后,几人只是写写画画,相互交流着意见。其他人也很快接受了现实,自己做起了自己的事。 第三轮,几人驾车一路疾驰,走出了沙漠,但还是回到了原点。初步得出了空间的距离与时间的回溯无关,且只有在第一轮“击中”事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信息才能被回溯的结论。 第四轮,几位记者决定不能无所事事,一起写起了稿子。 第五轮,几人思考,交换想法。 第六轮,思考,交换想法。 第七轮,思考。 第十轮…… 第二十轮…… 最终,时间的循环已成为了常态。只有张志明的“日”记和硬盘里的文件名知道过了多久。众人把希望寄予到了几位科学家身上,但随着时间的往返回溯,这份希望也所剩无几了。 “第五十八轮,天气晴。”张志明在本上写着,“还是什么也没发生。几位记者竟然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除了物理什么都学——他们说,物理学就是个欺骗他们的混蛋。也怪不着他们,在这里呆了这么久,谁都会心灰意冷的。不过张院士之前说他们的理论只剩几个难点了。希望他们能马上把我们带出去……”写了一半,忽然有人敲门。是其中一位记者。 “张志明,你快过来,江霖他们有事,要召集所有人。” 张志明应着,合上了本子。 “各位,经过五十多轮的思考、求证,我们终于,让我们的理论体系实现了完全的自恰!”江霖说。众人心上燃起了一把火,数十轮以来的苦闷一扫而空,欢呼起来,但江霖的下一句话又把它浇灭了:“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几乎无解的障碍。” 众人沉默了下来。 “我们没有实验数据。”江霖说。 “是什么试验?” “我们需要提前进行加速器试验,再次撞击夸克” 又是沉默。 “在这之前,我们从来都没有过类似的尝试,是因为这对我们意义重大。 “如果我们的理论正确,我们将会跳出循环,并获得第二组数据。” “那要是失败……”人群中有人问道。 “那么,时间将会被引到一条未知的道路,一切将变得无法预测。我们可能会失去所有在这么久以来的记忆,回到原来的时间;也有可能让宇宙重启,一切归于原点;最恐怖的猜测是让我们陷入一个更小的循环中,或许只会有几分、几秒,连死亡都十分困难,连努力都没有可能,在无限的循环中迷失……总之一切都会无法预测——就像我之前对第一轮的试验的预测一样。” “在机会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在找到了可能的方法后,我们犹豫了很久。最终我们决定,召集所有人投一次票。我们一共有十一人,如果同意人数超过三分之二,也就是八人,我们就会在这一轮开始试验。选择在于你们。”总工程师诚恳地说。说完,他便举起了手。 沉默。 还是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张志明举起了手:“我不太了解物理,但是我相信江院士。我们已经在这里呆了这么久,再不采取行动,我们都会崩溃的。” 一位记者紧接着也举起了手:“无论会发生什么,总比在这里等待强。” “算我一个。” “还有我。” 几人先后举起了手。 “全票通过。就这么决定了。宋总工程师,您这就去联系基地,把今天的时间提前一小时,就说我们需要足够时间来分析。”江霖说。 “好的。” 晚上,时针指向七点,所有人都少有地聚到了控制大厅。滴鸣响起,红灯亮起,代表能量的曲线缓缓上升,向着临界能量奔去。众人不作声,等待着。 一分钟…… 两分钟…… 十分钟…… 二十分钟…… 忽地,一声蜂鸣响起。夸克被击中了。此时,是七点二十五。 又是无规律的数据、图表。 容不得他们思考,时间变慢,静止,继而回溯。 六、成功 江霖是在车上醒来的。 车外是一望无际的石滩,远处能看见几丛骆驼刺。向前,是一望无际的公路,往后,可以看见另外的几辆车。 江霖挣扎着坐起身,又是这无比熟悉的景色。试验成功了吗?还是无事发生?几十轮以来,每当他醒来时,总会觉得先前经历的不过是一场幻梦,是他臆想出的一段并不存在的记忆。但灰色的现实总会把他拉回理智。 但这次不一样。 夸克“已经”被撞击了,他们理应已经跳出循环了,为什么回溯仍然存在? 话说回来,已经过了多少轮了?自从身陷循环之中,便没有了时日的概念。他就连时钟也不怎么看了——毕竟时间不再是一种需要可以珍惜的东西了。 正想着,车停了下来。江霖下车,与司机告别,离开。众人的眼里也是一样的迷茫:试验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总工程师首先说:“各位,我们的试验毕竟是理论基础薄弱,尚且不能确定结果。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这便是万幸。” “不,试验不一定失败了。”江霖说道,“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什么?” “我们此次的回溯,应该是上一轮中夸克被击中后对时空的影响造成的。而根据我们的推导,这两个时间的闭环会因为过于相近重叠而相互影响,进而覆灭。就好像草原上发生火灾时,点燃人工火来以火灭火一样。 “所以,这一轮——或许以后就叫这一天了——中,我们将会继续研究试验的数据,并让宋工程师取消撞击。晚上,我们一起到控制大厅。” 看似平静的一天过去了。 夜里七点,所有人聚在了控制大厅。大屏幕上,显示着时间,正一秒一秒的向前走着。没人说话,大家只是默默看着屏幕,心中祈祷着。时间在此刻显得尤为缓慢。仿佛时间再次慢了下来,几乎过了一个世纪,时间到了七点二十四。人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每一秒。一秒,一秒,又是一秒,时间仍然不紧不慢地走着,嘲笑着人们的急切。七点二十五。七点二十六。七点三十了。 这一次,什么也没有发生。 江霖高声宣布:“各位,时间并没有回溯,而是仍然照常推进,这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众人欢呼起来。 “也就是说,我们构建的理论体系至少目前,是行得通的!我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我们已经跳出循环了!” 又是欢呼。 “现在,就让我们等待九点的到来吧!时间,看似虚无缥缈的时间,终于被我们找到了本质!我与大家,会将这段时间的记忆保存到永远的。”江霖结束了发言。 次日,江霖醒来时,终于没有看见那无比熟悉的风景。但他并没有太过喜悦。他走出房间,找到了宋总等人。 “各位,我们跳出循环了。我们的理论被证实了。” 众人点头。 “看上去,我们已经有了更重要的东西去干了。” 众人凝重地点点头:“是的,未来仍是不可知的。” “甚至不可确定是否存在。” 七、现实 第二天,新华社发文《时间史上的巨大突破》,此文一出,世界震惊。一时间,“时间回溯”冲上了热搜。对于此事,有人表示相信,有人表示怀疑,甚至有人搬出了长篇大论来论证了“时间不可能倒流”,语锋直指江霖等人,称其是“科学史的最大笑柄”,并质疑起了为什么世界会让这么一个理论骗子广受赞誉。 面对媒体的围追堵截,江霖什么也没说。和只是宋总工程师带着一众记者到了WLHC的基地,接着,记者们看见了五十九个互不相同的,关于三月十四日的录像。而WLHC监控系统的正式使用,只经过了不到一个月。 “我不了解现代物理,但我相信我的纸笔。我在这些天里坚持写了‘日’记,第一轮和最后一轮没写,所以总共有五十七篇。”张志明对记者说。 同时,更多的证据也被发掘出来:数据库中本不应出现的两组数据、相同时间的不同图片等等。在证据面前,大部分人终于相信了这离奇的现实。 此后一个月内,世界上的所有大型粒子加速器,如ILC、BEPC、LHC,都相继被关停,对其所有的使用形式都被禁止,直到可能产生时空回溯的最小能量被计算出,相关的试验才得以继续。 再后来,江霖等人发表了论文《关于时间、空间、能量的关系的研究》,第一次将三者联为一体。在论文中,空间被描述为物质的形成载体,物质是宇宙大爆炸时巨大能量对空间产生褶皱而产生的,物质在空间中运动的过程,被称为时间。物质可以具有的最大速度,则被定义成了光速。据此,快子出现的可能性被彻底归于零。 江霖认为,时间的流速不是恒定的,而是受能量转换所影响的。当能量过大时,时间回卷曲而形成回环,能量越大,回环就越大。有趣的是,这里的能量,取的不是所有粒子能量的总和,而是所有基本粒子间所转移的能量的最大值,而自然情况下能产生的最大能量对时间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根据仅有的材料,可知时间的流速与光速的大小成正比。江霖据此大致计算出了三个公式,分别是根据光速来判断时间流速、根据时间流速增减速率判断回环跨度以及根据时间流速判断回环出现时间(此处“时间”都是主观的“当前人们所感知到的”时间)。就好像电与磁的合并让电学正式开始一样,江霖的理论让物理学的理论图景大大改变了。这三个公式被称为“江氏三定律”,江霖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被称为“时间回转第一人”。人们为其表示祝贺,但世界的轨迹似乎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毕竟前沿物理与现实生活间的鸿沟让人望而却步。 此后,新一届的国际计量大会经讨论修改了长度单位“米”(meter)的定义为“2037年9月30日真空光速的299792485分之一”,并依此重新制作了米原器。 三年后,中国科学院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精确的光速测量装置LLPM,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十的负六十次方米每秒以下。它分为频率测量和波长测量两部分,再根据公式C=fλ获得当前光速。这里每天都会进行一次光速的测量,存储入库。关于它的用途,江霖在媒体前解释道:“我们不知道时间是否已经产生了回环,而回环最大的可观测特征就是其光速的递减性。测量光速,不断地比较前后的插值,便可以得出当前宇宙是否会有回环。” 他预测,时间的回溯将至少会以万年为单位,那人们可能就需要几千年来确定循环的周期——而真到了万年以后,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否仍然存在都有待商榷。 然而,世事无常,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意料。 八、环 短短四十年后的一天,LLPM的不多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边疲惫地整理着数据,一边抱怨着每天乏味的生活。然而,一声惊呼打断了他们:“天啊——这是什么?”几人赶忙围过去,只见刚刚计算出的光速占据了屏幕的大部分。 “不就是数据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一人说道。 “不,我说的不是这个。”他打开数据库,里面是四十年来计算出的所有光速数据。所有的数字的前七十六位都一模一样。他颤抖着粘贴上了最后一个数。只看见小数点后的第七十六位,变小了“1”。 “快,再进行一次测量!还有,立即上报!” 江霖已经快要七十多岁了,即使医学使得平均寿命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岁,他还是感到了深深的力不从心。深夜里的计算再也不能集中精神,长时间的思考也开始让他精神恍惚。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拼命研究。他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高喊着——如果不久后,循环被证实,你该怎么办?人类该怎么办?这是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心底的意难平。 幸好,直到现在,光速也没有过明显的改变——看起来,吊着剑的那根马鬃还算坚固。 几天后,江霖得知,光速比原先慢了十的负十五次方米每秒。 九、努力 此后,人类与时间跑起了无望的马拉松。 根据计算,时间的回溯会在公元2531年发生。“简直就在顷刻”有人评价说。而循环的跨度则惊人地巨大:138.2亿年——正是宇宙的年龄。这意味着,一切都将会归于奇点中,所有以物质为载体的信息都会失去意义。人类的未来和历史都会成为幻梦,文明会在无尽的循环中失去意义。 跳出循环,寻回未来,成为了全人类的心声。一百年内,全人类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无法预测的才是自由的。在这样的信念下,联合国的权力迅速加强、集中,最终达到了一个顶点——人类的所有政权都是其一部分。人类数万年来,第一次真正成为了一个整体。 而五百年的时间,要人类产生足以跳出循环的能量或方法是几乎不可能的。于是人们把主要的研究方向修改为“如何让信息传递到下一次循环”。一代代的人类将会接力赛跑,把前人的意志传承下来。 为了逃离循环,人类提出了三个方法。 1.黑洞存储论 这个出路由德国物理学家芬吉士·丁克提出,主要思考内容是“既然黑洞视界内时间静止,能否以此来存储信息”。其基本图景是,通过加速器制造小型黑洞,并将小型黑洞推入一个大质量行星中,以此制造大型黑洞。一开始,这个观点被广泛传播,但很快就被证伪。“黑洞存储,本质上还是物质存储,时间的反演不是点到点,而是反演物质的变化过程。” 另一方面,要产生黑洞的能量十分巨大,有可能就会造成时间线的波动甚至是新的循环,这也是人类世界无法接受的。 2.自由唯心论 这个方法由美国社会学家桑菲斯·陂森提出。他认为,既然人们仍然主观地认为具有自我意识,那也可以不理会循环,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想法提出后,他很快便形成有了自己的组织、政党。虽然其理论的不负责性和唯心性受到了许多人的抨击反驳,虽然其自身提出这个建议的理由是否单纯被大多数人怀疑,桑菲斯·陂森仍然在支持者的捐助下度过了富裕的一生,其政党也长时间地成为了人类政治的一部分,被称为“时空循环中的自欺欺人者”。 2.空间存储论 这是由中国物理学家江霖提出的理论,被称为“最有可能实现的”理论图景。他设想了一种独立于大宇宙之外的“小宇宙”,可以通过输入能量来让其空间发生褶皱并产生物质,通过操纵其中的物质来存储信息。既然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其时间也是独立于大宇宙的。通过同样的方式,也能在大宇宙中实现信息的显示。 在提出这个猜想后,已有一百三十三岁高龄的江霖与宋总工程师一起进入了冬眠,想要在时间回溯前再看一眼世界。 十、未来,亦或是过去 时间仍然一点一点地流动着,预示着人类终将回溯的命运。 近地轨道上,悬着一个巨大的倒计时,在夜里,如果你抬起头,便能在东方见到它。上面显示着预测到的回溯时间到“现在”的距离,精确到天。人类以此警告着自己:那时间的回溯终将来临,逐渐迫近。 当钟表即将在三天后归零时,江霖醒了。 起初,神志恍惚的他只能看见一片白光,渐渐地,光中有了轮廓,并慢慢清晰起来。他想抬手,却使不上力。冬眠本质上是将人的新陈代谢放缓,所以他并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跨越感。他甚至感觉一定是出了什么差错,导致他只休眠了几分钟。但眼前的景象让他放弃了这种猜想。 眼前没有人,只有几个机器,三四个屏幕悬空在面前,随着他视线的移动而变换着位置。这可能是在瞳孔上进行投影,江霖想。中间的屏幕忽然有了内容,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江院士,您已冬眠至2531年8月9日,大回溯将会在0年0月3日后发生。请您在可以走动后到大厅获取相关信息。 几分钟后,江霖终于有了力气,站了起来,试着走动。除了脚底轻飘飘的以外并无大碍。屋里的环境一尘不染,每一个角落都像卡通般干净、不着灰尘。走到门前,门自动开了,门外是一群人。站在中间的,却是一个无比熟悉的面孔。 “江霖,你终于来了。”是宋工程师。但他的脸上明显多出了沧桑。 “总工程师,你怎么……” “我中间又主持建造了另一个项目,花了十几年。” “不过,很快,它就会消失的。” “是的,我们的理论被完全证实了,现在,光速已经少了整整一米每秒,精细结构常数α也随之改变,一部分物质也因而消失,这给了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很大的挑战。” “什么工作?” “把信息录入小宇宙。” “那个真的可行?” “至少目前是唯一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法了。” “小宇宙……应该不是创造出来的吧。” “你的思维即使过了几个世纪仍然敏捷。在起初的一个世纪内,人类把‘创造宇宙’作为终极理想,在不懈地努力后却一无所获。终于,一个叫大卫恩特·西肯的人提出了一个破局方法——定义空间而不是创造空间。我们将某一片空间重新定义,将其定义为‘小宇宙’,并在其高维添加了一个‘层’,用于存储信息。 “又是一个世纪的探索,我们终于把信息的输入、存储、转移系统建设完全。重置后,它将会在宇宙中搜索地球,并在地球公元2021年9月把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其中的最关键信息发送到地球的计算机中。此后,人们便开始搜集自2021年以来全部的数据,力求将全部信息保存下来。 “现在,我们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存储装置。其中上千万兆兆个字节的信息将会在三天后全部输入到小宇宙中。” “到那时,下一代人类将会沿着我们的路继续走下去,直到看见终点的光芒。” 江霖几乎细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又忽然想起了什么:“那个小宇宙叫什么?” “巴别。” “半路停工的通天之塔,人类登天的希望。嗯。真是个好名字。” “透过这个名字,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江霖望着前方,坚定地凝视着虚无:“我看见了光。” “通向未来的光。” 三日后,信息传输控制大厅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控制中心位于原WLHC遗址,屏幕上,身着红色长袍的梵蒂冈教皇正在进行最后的祷告。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又在哪里?人类,将会秉持着上帝的意志,将文明代代传递!阿门——” 在这最后的祷告声中,一切似乎都更加庄严了。 人类所有的信息全部都已经输入进了小宇宙中,距离时间的重置只剩下几分钟了。江霖站在控制台前,为历经风雨的人类献上祝词:“孩子们,你们身上背负着的,是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我们的一切,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了。保重。”他的声音,通过光缆——由于光速的改变,依靠超精密电磁波传递信息的装置不再受人信赖(其实也不可信赖了)——把失真的声音——采样率已经开始降低了——穿透了整个人类世界,永远地存储进了小宇宙中。 世界寂静了三十秒。 忽地,时间变慢,归于静止,接着,开始了回溯。 十一、创生 虚无,无边的虚无。 这虚无没有颜色,连“空间”都不能概括。 在虚无中,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它连体积都没有,却有着无限的质量——正是这个点给了虚无以意义。 忽地,一个维度出现了,另一个维度也出现了,第三个维度随之展开——点膨胀为一个三维空间。维度的展开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巨大的能量使得空间出现了褶皱,基本粒子出现了。 起初,它们只是均匀地分散着,但在波的影响下,它们开始了相互吸引、合并。物质的移动使得时间有了意义。基本粒子构成电子、质子和中子,电子、质子和中子又构成了简单的原子。原子间相互挤压,碰撞,更复杂的原子进而出现。 三维的空间扩张着,宇宙由致密转为稀疏。巨量的物质形成聚合体,早起的天体开始形成。宇宙一点一点地演化着。 与上一轮一模一样。 在无边空间的一粒尘埃上,一种自称为“人”的有机聚合体出现了,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相互关系。他们发展、征战,探索着宇宙,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之主。 第二次席卷整粒星球的大战结束了,人类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时期。似乎世界真的就此成了一个整体——但让人失望的是,分歧、打压、贬低仍然存在。 经过百亿年的等待,塔终于迎来了它等待了一生的时刻。 一段不可思议的信息,降临到了人类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