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星光,淬榆火
集群光之璀璨兮,传榆火于山隅。与其说,人的眼睛是可以用来看世界的,倒不如说,人的眼睛只能看见光。有了光,才有影,才能产生情。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那是因为他不忍众生茹毛饮血,由是心中悲悯顿生,便誓要给予人类以希望,为人类谋福祉;而匡衡,穿壁借光,勤学不倦,那是要考取功名,成就自己心中的希望。同样的,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之先驱,这本就值得敬佩——哪怕是微弱的,无力的,也虽九死而未悔。
咸阳,有着令人压抑的黑,也有着士子们不懈追求的梦;有着兵戎相见后的漫天黄沙,更有着纵横捭阖的运筹演谋——赴齐驿道上的饥寒交困,入秦旅肆中的“奇货可居”,兰池宫的梅园外,终于迎来了一位可改写历史的傲骨书生——李斯:他斗志昂扬,视群雄如蝼蚁;他不顾守卫的劝阻,只求致君于尧舜。“无令而闯宫者,烹”,汤镬沸腾,他“仅长揖而已”;利刃高悬,他也视若无睹,依旧慷慨陈词······“寡人愿拜先生以长史,执宾主之礼”——一句“先生”,他苦修十载的才华横溢终被接纳;一腔炽热,咸阳宫门外的风雪潇潇必将融化;一身孤勇,大秦图强东出的宏图霸业蓄势待发······诛尽我三族如何?后世的悠悠之口又人,他们为了希望,为了那一束光,一团火而坚持不懈,不畏牺牲。求夙愿之不悔,甘理想如何?眼前这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扶着他的臂,将他送上了那漫长的,流血的仕途:于是他再次长揖,深深地望着,他的王。此时的李斯,向着光,似团火······
多年来,人们对火的执念几乎就没有断过,譬如“业火燎原”,“浴火重生”之类。尽管大火之后,多少人流离失所,尸骨无存,一切化为灰烬。火造成的灾难总是惨重不堪,数不胜数!可是,几乎没有人会拒绝火,因为谁都知道自己无法逃过化为土灰的宿命:这并不是悲观,而是一种坦然。所以,几经挫败,便无惧伤痛;几经伤痛,便笑面死亡。既然难以摆脱宿命,那便争取这短暂的精彩。宁愿化作灰烬,也要熊熊燃烧,哪怕结果只剩凄美,路途也一定要热烈,要像火一样······
曾经,中国有这么一个青年,他天赋异禀,热衷于科研,为了国家的核事业,毅然赴美留学,他肩负了几乎全国人的希望。可阳光下的阴影总是在所难免:众所周知,赴美的科研人才总是免不了被监禁,被威逼利诱的灾难。也正是因此,他学成不归,就被国人骂的一地鸡毛!于是他便熬,他防着明枪暗箭,忍着人言可畏,熬的年近古稀······他像光一样的照耀世界,也像光一样的直视黑暗;他如火一般的熊熊燃烧,尽管最终也像火一样,将一生胆略燃尽了,化作一抔黄土。
精彩的人生一定是短暂而有瑕疵的,不过不要紧,没有必要因为一点黑暗和阴影就忽视了它的可爱!我们要成为光,成为火,要像光一样的点亮周遭,更要像火一样地温暖天际——集星光,淬榆火,传新色——这便是一生的宿命:珍惜当下,看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