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何等家国情怀啊,是炎黄子孙千百年不曾淡化的血脉。
为你,我在加拿大经年的淤青里看到孟晚舟的坚守;为你,我在民国泛黄的墨血里望到鲁迅的风骨;为你,我在京师飘飞的战火里看到于谦的血气;为你,我在黄龙府外破碎的酒碗中看到岳飞的遗恨;为你,我在今文古章中追寻,为你,顺着先人前辈的目光,望……
为你,千千万万遍。
爱·思亲夜夜梦江南
京师的寒冬,银叶飘飞,月光冻为了寒气,一寸一寸刺煞天地。我看到他,端坐在案桌前,单薄又孤寒。拿出纸笔,摊开一书案浓浓的寂寞,镇纸压住薄薄的纸,他的手干瘦却有力,提笔却踌躇,他忽而笑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他却回答道“小儿明日便十三,今晚定是不成眠,不知欢脱与愉悦,阿母能使安顺否。”“哈哈~,不知道他有没有长高,他阿娘最讨厌他总是能够着着柜顶的零嘴了……”,他捋捋鬓边白发,我看着他写下“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鬖鬖……思亲夜夜梦江南……”好一个,夜夜梦江南。
突然,战鼓争鸣,我看他敏锐的望向帐外,角声起,霜气凝鼓鸣。踏上苍老的城墙,感受胡骑的声音,他俯视高墙之下,点点星子,飞过来了。他瞳孔中的火光渐渐清晰,鼓声震碎了鼓皮上的凝紫,他一声令下,“瓦剌,侵我夏宇,欺我同胞,所有将士,备战!”
瓦剌果然夜袭,他俯视着敌人的嘶吼,放箭,变换,他一句句号令化为鼓声,化为号角,化为利剑,化为火铳,化为瓦剌破不开的城门,化为胡骑跨不过的长城。此刻,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的魂。
刀光剑影,火光四起,一个个人倒下又站起,一匹匹马停下又奔袭,杀伐血腥,我不忍再看。我望着他的身影,我明知道他的结局,却还是留下了泪水。
“长城难守,蛮夷难却,你怎么知道,你一定守得住长城,一定退却得了胡人?要知道,胜与败,你都会……”我浅薄的话语被他打断。“于谦,奉大明天子令,寇敢持兵戈凌我者,必戮。如若长城失守,瓦剌入京,是我之过,我虽万死,家国何存,不为了紫蟒袍,不为了自身性命,单为这庶黎苍生,为了大明风华,不惧!不退!”
他瞄见我的泪,却是笑了起来,大概是笑我惜命吧,他又何尝不知道他的结局呢。天色欲晓,泛出了鱼肚白,雪下了起来,他守住了京师,他身上的伤痕泛紫,他指尖淌下鲜血,他倒在城墙上,倒在风里,倒在比风更高的地方,扬一张洇血的信纸,他含着热泪在笑。
“大明,守住了……”他累了,闭上眼睛休息,眼前是如画的江南,潺潺的水波,有他除了大明之外的所爱。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鬖鬖。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
恨·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他把刀剑掷向尘土,拿过宫人传达的旨意——这是这几天的第五道诏书了。他吐了口带血的唾沫,安置好部曲,独自进入皇宫。
“履善,你好难请啊~”太后对他还算客气,他却并不感到荣幸。他弹去衣裳上的浮尘,叩首拜道“击退元人之日,臣自当请罪,万死无畏。”“不知太后唤我,所为何事。”
“元人自是善于游牧,开国以来,一直乞求将北地赐给他们,如今他们蛮横无理,反正北地荒芜,不如,给了他们?你也可官至右丞相,替大宋出使谈判”太后试探着他。
“太后仁厚,总想化干戈为玉帛,臣是粗人,只知持刀枪,带剑戟,退元人。”
“旨意已下,不用多说,你若真的想救大宋,不如谈个好条件给大宋。”太后只能这样对他了,虽然她明白,他是大宋最后一根骨头了。
我看到他,转身一刻,浊泪一滴。
正如他所料想一般,元军将他扣押,只是和他想的不一样的是,元军没有杀他,而要他归顺。
张世杰来过,告诉他宋朝已经不值得再为其殚精竭虑舍命相护了。他梳理发丝瞥他说道“你也是名门大将,附身敌寇,何其哀哉。”张世杰自知是劝不动了,念着他写下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笑他愚忠。
忽必烈来过。他保持着文人的礼节,端坐着看待这位与众不同的说客。忽必烈附身对他讲“您是宋国的风骨,您高风亮节,但中原人有一句话叫做‘良禽当择木而栖’,您不被宋国善待,可大蒙古国欢迎你,我从孛儿只斤·忽必烈欢迎您。”他为忽必烈鞠躬,继而挺直腰板对他说“蒙古国有您如此国君,是蒙古之大幸”他叹了口气,哀叹化成囚牢里一抹水雾。“只可惜,我非蒙古人民,改旗易帜从来不会是文某的心意,感谢您赏识。”“您不再斟酌斟酌了?”“莫要绝食,还望保重。”这是忽必烈第三次说这话了。
最后一位说客是宋朝的小皇帝——宋恭帝。他面对着皇帝,蹲下来抚摸他的背,皇帝问他“嬢嬢让我问你,你恨吗?”小皇帝的目光越过他,看到了桌上的笔墨纸砚和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恨吗?他怎么能不恨呢,多少年宵衣旰食,鞠躬尽瘁,到头如黄粱一梦,他恨最后赏识自己的却是忽必烈,恨折断大宋骨节的是宋人,恨多年来的螳臂当车,自恨无力回天……恨悠悠,几时休呢?
“嬢嬢说,是大宋对不住你,不该误了你的前途。”“她让你去那,说你会遇到你的伯乐的。”
他这次是真的哗然泪下,仿佛天塌了,他的骨头也断了。我问他,真的值得嘛,他痛哭流涕道“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不日,他如释重负的走向刑场,狱中留着一首《过零丁洋》还有一句“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刑场上,他最后高声歌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离开了,一个时代因他而结束了。
嗔·怨灵修之浩荡兮
自从那日秦国以六百里商於之地为饵意欲与楚交好,他匆匆冒雨上殿,怒斥张仪,他在殿上拼命向怀王分析其中阴谋诡谲,像小丑一样在殿上捶胸顿足目呲尽裂,甚至不顾礼节,叱咄张仪不得善终。而怀王却谴他回家,他凝视着怀王,而怀王眼里的决绝,让他彻底失望。他摔断冠上的玉簪,扯断香草的荷包,转头走的决绝。他在家中连坐了几日不曾活动,等来的不是楚国回绝的消息,却是以他不忠不义而被流放的旨意,他无可奈何,他肝胆俱裂。
我随他一路向南,一路从繁花到战火飘飞,他不曾说一句话。
行至荆楚,他走的好慢。路过庄稼旁,一位老叟垂头叹息。他走上去问为何,老叟问他“楚也算是大国,能臣才将,为何无法安宁?而今战火殃及,要让百姓如何安身?”
他无法回答,他如今是戴罪之人,他只能对老叟讲“惭愧,不能带楚国富强,乃屈原之罪。”那老叟突然捏着他的腕,切切说道“你是那个被流放的三闾大夫?你也曾官至伊周那般高位,作为王佐之才,你告诉我,为什么?楚国和至于今啊!”老叟望着他痛哭流涕,他却无能为力。
他挽着老叟“我的君主不抚壮而弃秽,我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骤谏君而不听,屈原独郁结其谁语,难矣……”“一路以来,我见到枕戈待旦的将士,流离失所的妇孺,他们也曾这样问我,而我的君王不愿听信我的谏言……”他几乎快哭出来,茫茫苍天,曷其有极!
“人们说君主碌碌,臣子更应该直言善谏,怎么能因为自己一时穷困而放弃救国之道呢!”老叟嘶吼着他的愤恨和落寞。相顾无言,他泪流满面。
离别老叟,遇到湘水,他走的更慢。他跟我讲“荆楚的柑橘是好吃的,只是天灾之时,结枳难收。”“我与怀王,自幼相识,最喜柑橘。收复商於,几代楚王的梦想,大王也曾想过收复商於之地,广种柑橘,张仪何等奸诈,知道楚国不可能拒绝诱惑,以此戕害楚国!”他握拳面对湘水,面对他身体里每一寸骨血的来源。
远处一位衣衫褴褛的男子呼唤他“喂~远处那位高冠长佩的公子,你可是那被流放的三闾大夫?”他缓缓行礼,点头示意。
“拜见屈子,自从怀王不听你的言论和秦交好,与齐绝交,秦国诓骗楚国,怀王愤恨不能自已,独入秦,被拘禁,不日郁郁而终,屈子,楚国,亡了……”男子掩泪转身离开,他却还望着。
他在望什么呢?我刚想问他,他跪地面对湘水痛哭。
“我王!为何不听屈原之言呐!你我同来,为何不肯同归呀?魂断他乡,橘蕊难开矣!”如此大的天地灰蒙蒙,如此小的人哀切切。此刻,天地之间,仿佛只有一粒茕独的屈原。
他引吭高歌“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我想抚抚他的肩膀,却不敢触碰那样浓烈的悲伤。
他站起来慢慢想那湘水走去……
“不,不要!”我拼命想要抓住他,留着他的步伐,却怎么也抓不住。“不要……”我也跟着跑动起来。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嘶吼着天与地,向北望向丹阳,湘水没过他的足,他的腿,他香草的荷包,他的鼻息,他的白发……
屈原带着无尽的嗔,随他的楚国被淹没了。
痴·清澈的爱,无畏的信仰
漫步国境线边境,赤脚趟着溪水,卵石亲吻足下,风也清柔。那样好的山与溪流,那样高远的天。
突然的喧闹打断我幽思,远处黑压压的人群气势汹汹的来。
我看见一名中国解放军站在水中,张开双臂,一边提出谈判一边对不速之客示威。
远处的黑影并没有停下,而是坦然自若的继续前进,冲突,以此开始。
“请印度人员不要再前进了!”几个士兵赶来一起站在冰雪的融水里,站成一堵墙,对方突然冲了过来,挥舞长棍,手持盾牌,来势汹汹,刚刚准备挥棒,那个最小个头的士兵率先冲上去,拦住对面几个凶神恶煞的印度士兵。对方却直接举起棍棒,想要打上去,几个中国士兵连忙上去帮忙。
他们守着河谷,抱着谈判和解的诚意却落个势单力薄。怕吗?他们当然不怕,他们没想过退缩,他们昂首挺胸,他们坚持赤手空拳与敌人相搏。过了许久,他们精疲力尽。
棍棒挥舞,山脚下,那个小士兵,冲上去想挡住战友身后他未尝注意的攻击。
在那一瞬间,实木的棍棒重重的甩在小士兵头上,连周围风都被打的生疼呼唤。鲜红的血流下来,他掐住敌人的手腕不放,另一些敌人赶来一棍一棍落在腿上,膝盖上,后脑勺……他视线一寸一寸模糊,战友没有力气再站起来,他死死的抱住小士兵,不久,他们倒在石头遍布的河谷里,倒在溪流中,倒在阳光下,血和着山间潺潺的水流开。
对方人多势众,手持武器盾牌,而中国解放军只赤手空拳,但他们一直没有退缩,黑色包围着墨绿色,一个下午,他们都坚持着,淤青、伤痕、血渍,是他们的勋章。
援军赶来,敌人退去,已是傍晚,残阳如血,风嘶吼得声嘶力竭。
活着的人流着血喘息着,我和他们一同看着河谷里的四具中国战友的尸体,他们的血染红了溪流,他们的拳还紧握着,那个小士兵稚气未脱的脸庞上满是坚毅。还有他的战友……也都是志气不改的少年模样。
我默然,我转身潸然泪下,却看到千万人肃立,其中有工人,有妇孺,有老人,有士兵,农村的有,城镇的有,国外的华人也有……他们庄严肃穆,他们高举国旗,他们唱响《义勇军进行曲》,他们掩面流泪。他们缓缓呼唤那些勇士的名字——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祁发宝……
人群中传出一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那是小士兵帽子上的字,是第一次戍守这里写下的话。接着是一百声,一万声,千万声……他们的视线穿透我,望向山巅。
我缓缓回头,是他们!他们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站在山巅,他们敬礼示意,身后有无数和他们一样的子弟兵。松枝绿,天空蓝,浪花白……他们都一样身披国旗,一样的庄严宁静。
他们高于加勒万河谷的最高峰,高于边境的每一寸风。
溪流渐渐宽阔绵长,自山巅流向远方,望向上游,望见苌弘,屈原,苏武,卫青;望见冯唐,杜甫,郭子仪;望见鹏举,放翁,辛弃疾;望见于谦,史可法,戚继光;看到下游,看见谭嗣同,李大钊,鲁迅;看见杨靖宇,赵一曼,红岩姐;看见杜富国,王继才,陈祥榕……
一路从古至今,一路家国情怀。天南地北,黄沙大漠,九天深海,你无处不在,华夏儿女不处不寻。我在追寻你的一路上,邂逅无数仁人志士的爱恨嗔痴,嬉笑怒骂。追寻你的那些时光里,也邂逅了鲜活炽烈的生命与丰富的民族意蕴。
你是何等的家国情怀啊,是华夏儿女割不断的血脉。
寻你,遇见他们,预见未来路上的我们新青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