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杨子卿 桂林 江苏
时间:2021-11-28 点击量:358 推荐量:0 评论数:
				

追寻与邂逅

追寻与邂逅 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一(16)班 杨子卿 平日里很少看电视综艺节目,但有两个节目却是个例外,《国家宝藏》和《中国诗词大会》是我每期必追的大片,拂去历史的烟尘,这些熠熠生辉的文明之光引我返归精神的原乡,唤醒了我血液里的敬畏和骄傲。它们从不炒作,从不迎合,但却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让我思索起年轻的我们,如何因趣缘而让传统历史精髓得以传承。不知从何时起,生活中那些能穿越历史的尘埃,散发着迷人芬芳的艺术之魂,成为我心灵深处的仰望和追寻。 今年国庆假期的一个午后,我到拱极台公园散步。兴化的拱极台又称灵武台,始建于南宋,著名剧作家孔尚任《桃花扇》就在这里创作的。古朴的城墙在阳光下古朴稳重,黛黑色砖墙因有脱落而呈淡色的痕。门楼矗立西首,红柱碧瓦初见辉煌。南河边石砌河岸,清水常流。河对岸的北公园,皆树木花草、楼台亭阁。这里有我太多童年的回忆,在墙前草坪上踢球打滚,在墙边小路追逐蝴蝶蜻蜓,在八卦灵台上听书歌唱……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身旁一位老伯的歌唱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是我熟悉的乡音,是板桥道情!这是郑板桥叙写的辞官后隐居生活的体现,已在这片楚水之地传唱百年。 回头望去,一位老者长衫飘飘,白发苍苍,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怀抱长长的蒙着鼓皮的渔鼓,手持两片三、四尺的简板。渔鼓是木质的,上面暗红的漆有些剥落,不过仍是锃亮的,随着老伯的敲击发出厚实的声响。他的手虽布满青筋,却十分灵活,奏出别样的韵律来。竹板不紧不慢地打着节奏,忽紧忽慢地手拍道筒,徐徐道情。他的声音苍老深沉,充盈着历经风尘、看破世事的释然,一如这段斑驳的城墙,在此默立百年,历经沧海桑田,惯看了秋月春风,云卷云舒。 一旁,两个稚嫩的声音加入:“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一对小兄妹正跟着老伯一起唱道情。他们先是小声地哼着,随后声音逐渐大了起来,还跟着韵律模仿老者打节奏、拍道筒,哥哥的头微微倾着,妹妹则轻轻跺脚,两人一边模仿一边看着老者。老伯不时的停下来,纠正哥哥的唱腔:“扁要发偏音,短而平,不要拖拉,你再试试”,哥哥认真而执着地在一边边重复着那句“扁舟来往无牵绊”,妹妹在一旁也跟着一起低声的伴唱,右手学着老者轻轻的向外荡开,如同舞台上的青衣甩水袖那样的慢镜头一般。一遍又一遍,重复又重复,老伯不厌其烦地纠正唱腔和动作,两个稚嫩而饱满的声音执着地响起,优雅而流畅的动作连贯展现,老伯眼里渐渐有了满意的神色。我分明看到若干年后,演绎板桥先生自在闲适生活的背后是一对年轻人在这充满历史感的城墙旁的辛劳付出和汗水。 邂逅午后,邂逅道情,道情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过去不断地成为历史,沧桑的城墙见证了这一切。但无论时光怎样流逝,文化的根仍然维系和滋养着。我想,若是板桥先生泉下有知今天仍有人在传唱他的道情,定然觉得欣慰。这是道情的传承,更是文化、历史和传统的传承!文化之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共同记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的学习不正是为了传承后的超越吗?那一刻,我看到了古城墙正焕发着生机,也终于明白我追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