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之光
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实验中学九年级21班 姜颖慧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 题记
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曾几时何,我们在苍白的字里行间中寻找着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的信念之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那是郑燮不悔的壮志,是那心中坚定的信念。他为官十数载,两袖清风,终了,告老还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客居扬州,身边仅有的,也只是他钟爱的书画、诗词。他心中的信念从未淡漠过。
人生正所谓无信念则不坚,如若一个人没有信念,那么活在这世上也只是苟且偷生虚度光阴罢了。最终,留在那泛黄纸页上的只有一个破碎了的信念和一层淡淡的惆怅,氤氲悠长。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过史官,父亲司马谈曾是汉朝的太史令。受家庭的熏陶,司马迁立志要编写一部全面记载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史书,留给后人。他从20岁开始游历全国,搜集史料,为他的宏大构想做着充分的准备。
本来司马迁的博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他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当上了太史令。正在撰写《史记》的时候,他却被陷害入狱,遭受宫刑。这种刑罚对于男性的自尊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在夜里司马迁常常难以入睡。后来,司马迁以历代名人鼓励自己;周文王被关在牢里,写了一部《周易》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编写了一部《春秋》;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下《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这些伟大著作都是作者在困苦环境中和心情郁闷时写成的。每每想起这些,司马迁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些先贤忍着痛苦奋笔疾书的情形。他常想:他们尚且如此,我为什么不能把这部史书写成呢?他在狱中经历无数磨难,但最终还是怀着坚定的信念,写完了“史家之绝唱”美名的《史记》。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驾驭“蛟龙”,为深海科考大建桥梁
从2009年起,唐嘉陵开始投身深海大洋事业第一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先后参加3000米、5000米和7km海试,并于2012年6月27日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最大深度达到7062米——这也是迄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最大深度。海试中,每当遭遇恶劣海况或需要长时间水面漂泊时,唐嘉陵都没有丝毫退缩,反而主动要求参加时间最长,最颠簸、最难受的试验任务,截至2020年他共执行申请任务70余次,作为主驾驶员驾驶蛟龙号下潜40多次。
正是在一次次实战中,唐嘉陵在潜航经验、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上得到极大提升。唐嘉陵所在的技术团队有八名在役潜航员,还有十余名技术人员,大家共同组成了面向“蛟龙号”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障团队。唐嘉陵介绍,执行海试任务时,船上几十个人,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出现一点闪失都会给整体任务造成影响 给国家投入造成损失。为此 大家在海上风雨同舟、 善于协作、相互信任。有一次为了保障第二天的下潜任务,大家一直干到凌晨3点,裹着沾满油污的衣服倒下就睡,休息两个小时后又起来布放装备。大家之所以这么拼,就是因为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把宝贵的青春时光奉献给祖国的深海事业。
让这种精神鼓舞我们前进,让这种精神激励我们奋斗,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心中的太阳,温暖我们的心,更照亮我们未来的路吧!有时候,信念是一种力量,有时候,信念是一种希望,而更多的时候,信念是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人类的生存,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崛起都是与信念分不开的。信念使人充实,信念使人奋进,信念也许来源于平凡,但它必定滋生出伟大。
指导老师:岳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