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宇宙之中,人类未曾停止过追寻光明的脚步。
无论是人类文明演进史上从茹毛饮血到衣食无忧,科技创新史上各项伟大的发明,还是艺术创造史上那一件件为天人巧夺天工的作品,无一不见证这一伟大的征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光”已经不仅仅代表上古时期太阳神阿波罗耀眼夺目而又无比温暖的恩泽了。
那么,“光”是什么呢?
它可能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能是作家们久坐于窗前奋笔疾书的空隙中,偶然向外望到阳光正好万物可爱时,由心脏流淌到笔尖的色彩,我从他们那一本本美的巨作中读到过,他们像是知识海洋中那一艘艘巨轮的领航人,笔下的世界诱人深入而又使人叹为观止。
它又像是科学家与艺术家们那对热爱的痴狂,对真理之光的不知疲倦的探索与追求。蒙娜丽莎的微笑和居里夫妇对探索“镭”执著信念追求真理使我对光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不过有时我认为“光”的概念并没有那么笼统模糊,他可能是一个人,不谈古今,不论年纪——可能是曹操的吞吐天下的大志,可能少年周瑜的意气风发,可能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谈笑风生,也可能是一个你我,一个小小的你我。高尚的道德,品格,不服输的向上攀登都可能是一种光明,我们的心之所向梦之所往也可以是平凡而又美好的。
但过了一会儿,我又觉得这些都不对,光明驱散了科学的永夜,理性终会终结飘渺的迷信,而文明也将战胜蒙昧,但我所说的可以是“光”一部分所体现的,但他们绝对不会是的“光”的全部,“光”应该是这世间所有美好温暖的事物的集合体,是点燃是发现是幻想是温暖和明亮是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虔敬和热情,是自然的存在,又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我太过片面了——它本就是一种物间共同追寻的本能,是飞蛾扑火般不惜一切也要去接近,触碰的东西,一种无可言喻的天生的望尘莫及的追求啊。
我曾见过那样一个向着光的孩子。
[她叫仇春花,扎着高高的马尾辫,身材矮小但却很麻利,脸上总是挂着阳光开朗的笑容。——在一则新闻上,我初见了25岁的她。25年前,她的父亲母亲将这个平凡可爱的女孩带到了这个世界,可造物主却给了这个平凡的女孩一个不平凡的经历——至于她的名字,因为出生时便笑得像一朵初春的娇嫩的鲜花,父母便为女孩取名为仇春花,希望她的人生向花一样,向阳而生,挺挺而立,但实际上春花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她确实做到了。
仇春花是是仁怀市大坝镇红阳村的低保脱贫户,也是“独女户”,从小便是父母的掌中花、手心宝,但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很大玩笑。16年,父亲被查出有尘肺病,不久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幼小的春花和母亲,这沉重的打击让她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18年时母亲经受不住家人的离去,突发脑溢血导致下肢瘫痪在床,每两个小时就需要人帮她转身一次,不然便会导致身体局部神经受损,使病情更加恶化。
那年,仇春花大三,面对繁重的学业,家庭的变故,这位可爱的姑娘却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以“即使生活以痛吻我,我仍以笑颜相待”的态度坦然面对现实——尽管这个现实有些残酷,尽管听到这个消息她还是一个人在寝室角落狠狠哭过一晚。从知道了木已成舟的那个时候开始,仇春花便开始贵阳仁怀两头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大三下学期,在学校大家的帮助下,她一边在家完成学业,一边照顾母亲。就这样,19年,仇春花不仅完成了学业,顺利拿到了毕业证,母亲也有人可以帮忙照顾了。
虽然生活终于有了转机,可日常的生活费和医药费开销很大,对于一个完全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家庭,刚刚毕业的仇春花又苦于没有时间找工作,虽然在镇党委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下,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往家里送,但是懂得节约的仇春花还是节约又节约,一块钱巴不得掰成两个五角用。
二见仇春花已是2020年上半年,高高的马尾辫已剪成了短发,艰难的岁月在她的脸颊上烙下了印记,女孩变得比之前老练了、成熟了。这两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看着墙上贴着的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这便是一直支撑她到现在的精神力量,“向着光”便是她唯一的信条。
当记者问起她最想找的工作是什么时,她毫不犹豫说要做酒业销售,这是现阶段最适合她的工作,也是一个还未在社会上打拼过的女孩最真实的回答:
“我只是想照顾好我的妈妈,其他我什么都没考虑过。”仇春花面对记者说。
那年,正好油菜花开。走在回去的路上,脑袋又回想起初见仇春花的景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花一般的盛开的年纪,也注定承受风霜和春风,但我想终有一天,她必定花香四溢,向阳而生,挺挺而立,她,也许就是那种的真正的“向着光的孩子”吧。]
那么,为了未来,为了那时候的属于我们,属于少年的时代,请向着光,向着不懈的梦想和希望去奔跑,去飞翔吧,每一种光都需要我们用心,用生命去体悟,发现和追寻,做一个向着光的孩子吧,它是能够让一个人的青春,因为这些爱而闪闪发亮的。
生逢盛世,愿以梦为马,莫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