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奔流,我们相信知识能给予人民永远的光明。
是谁曾经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叹息,慨叹正在黑暗中蜗行摸索的先贤?洪荒久远,唯有知识能给予人们寻找光明的力量。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豪情万丈,是周恩来从书中慨叹而出的。自古以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的力量一直被大家所意识到。在杂糅的句子中,我们可以听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元曲吟唱至今,我们嗅到了梅开三度,青铜葵花开到了卢塞恩湖旁。
你看历史镌刻出的滴滴典故,无不彰显着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李密的牛有用薄草做的鞍鞯,也有挂在牛角上《汉书》。即使醉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即使不提韦编三绝,即使省略悬梁刺股,那颗颗不灭的求学之切已经在万千民众的心中炽热,照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史册。春秋战国,九洲华夏,有人于栉风沐雨,仍然不缺读书愿望,仍然猛志常在。
古国史册,是用知识的书写所铺展开来的。
在历史上的今天,我们依然在知识的力量下举起火炬前行。浪花磅礴,礁石拍回来的不仅仅是滔天的咆哮,更是我们不屈的理想。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热血,我们的热爱,都是从此刻迸发。
光明不是飞蛾去扑火,不是对月遥相回忆,是深深潜入深邃的海域,探寻智慧的夜光明珠。我们不仅仅渴求对着光明的遥遥呼应,对于光明的扼腕叹息。更多的是一种追寻,一种永不止息的攀登。所以有笔落惊风雨,所以有诗成泣鬼神。日月翻来覆去,而知识已然带着我们纵横历史的星河。
大风摇摇,有人伫立有人远去;暮色长凝,有人点灯有人熄。知识就是那烛光,盈盈地照耀着如今九洲之上。在知识的沃土上,光明永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