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陈尧舜 沈文静 江苏
时间:2021-11-29 点击量:303 推荐量:0 评论数:
				

追寻与邂逅

追寻与邂逅 当你还是一位学生,你想找一张几天前的试卷,却发现怎么找也找不到;然而,当你想寻找另一样东西,却不经意间发现,那张曾找的试卷,会突然出现。 每个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为一个目标而“追寻”时,却不如一次“邂逅”来得直接,痛快。诚然,“邂逅”或许是诸多人梦寐以求所渴望经历的,但是,却往往忽视了“追随”的重要性。用其他领域的话而言,它是“邂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追寻”是“邂逅”产生的前提,“邂逅”是“追寻”的特例。有话言:“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句话阐明,一个人为现实目标而不停息地坚持奋斗,终是换来了一次小小的邂逅。倘若没有先前两百次的追寻,那么用什么来呈现这一次的“邂逅”?于是乎,虽然不能排除那万分之一概率的“邂逅”,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追随心中的光,唯有坚持不懈的追寻,方可能邂逅,方会成功。 “追寻”不仅仅是“邂逅”的前提条件,还是一个国家诞生的必然原因,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追随”永远没有停止。在那20世纪初,一批批有志青年接续浮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孙中山等人追随心中的光,不断发动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一场场革命轰轰烈烈,他们并没有停止追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挺身而出,他们迎来了一次“邂逅”。可是,假设中国先前并没有进行过什么革命运动,并没有追寻过什么切实的道路的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主义,你又何能相信它?你又怎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无不展现出“追寻”的风貌。正是这种追寻精神,使中国有了合乎国情的指导思想,才使得无产阶级跨入新时代的大门。承上可知,一个新国家的诞生,靠的不仅仅是“邂逅”,还有“追寻”。 一个人的生涯同样也是与“追寻”相关的。世界上存在着三种人:第一种是完全没有努力,随波逐流,仅仅靠“邂逅”而生存的人;第二种是单纯的依赖于“追寻”的人;第三种是将“追寻”与“邂逅”相结合的人。众所周知,第一种人即是最无用的人,他们或是任人摆布,或是听天由命,一事无成,或许正是一位“空想社会主义”;第二种人太过于死板,只会一味地看待现有的事物,不会吸收外来,仅靠自己生搬硬套;而第三种人,不但充分利用了“追寻”,而且还创造出“邂逅”的机遇,从而达到“双赢”的境界,做事往往会事半功倍。用一句话概括,即他们心中的那束光,很快就会出现在他们眼前! 窃以为,现在再来改变已经太晚了。其实,现在“追寻”并不算太晚。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确立心中的一束光,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展现美好未来,收获生命途中的一次“邂逅”!从现在开始,确定好“追寻”与“邂逅”自己的关系,努力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