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邂逅”,多么浪漫的词啊。“追寻”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是踏破铁鞋、四海奔波的追求、寻找;“邂逅”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俯仰之间、欢欣雀跃的不期而遇。苦苦追寻后那不经意的邂逅,或许正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云雾拨开后的皎皎明月——它是指明方向的光。
寻寻觅觅,邂逅那足以净化心灵的胜状。
策马东皋,邂逅岸芷汀兰;捕鱼武陵,邂逅缤纷落英;乘车大漠,邂逅长河落日。只此旅途中的惊鸿一瞥,从此再不能忘却。那一刻,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皆成了人生绘卷的底色,皆为精神的三间小屋洒下一道光。这道光,或是融融春光,抚慰人破碎的心;或是灼灼夏阳,激发人前行的力。苏轼在官场苦苦追寻利民之道却被贬后,邂逅了一场冷雨。听听那冷雨,穿林打叶。“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冷冽春风与山头斜照化作一道柔光,安扶苏子受伤的心灵,让他释怀、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王勃路出名区,躬逢胜饯,邂逅滕王阁。于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揉成了一道光,唤起王勃的青云之志,使他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寻寻觅觅,邂逅那足以拯救魂灵的佳人。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佳人恰似那一道彩虹,用明丽的虹光将失意者单调的黑白世界粉刷。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我”在彼得堡的大街上,如幽灵一般游荡,寻寻觅觅,无意间在河边邂逅一个黯然神伤的女孩。她,娜斯津卡,绚丽如虹的少女,凭爽朗的笑声和关切的话语揭开了封印“我”魂灵的坛子上的封条,敲开了“我”庭院深深、杨柳堆烟的幻想宫殿,让“我”从幻想女神的蛛网中挣脱出来,使“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真正活过。因为她,“我”感受到爱;因为她,“我”感受到来自真实世界的欣悦。尽管她离开了“我”,投入陌生人的怀抱,但她留给“我”的那份温存和那束光芒,足以让“我”救赎一生。
寻寻觅觅,邂逅那足以劈开混沌的真理。
“真理如昼,普照大地。”20世纪初的中国被困于荆棘囚笼之中,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满腔报国热忱的青年们在荆棘囚笼中踯躅徘徊,苦苦追寻救国的科学理论。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都没能使中华走出迷雾。最终,在他们透过高墙上冰冷的铁窗仰望天空时,他们邂逅了那道光——远远地,从苏俄传来的星光。虽然黯淡,但它仍能照亮前行的路;即使微弱,它也必将明亮如昼。这次邂逅,更新了知识青年的志向,改变了中国的革命道路。它令裹满刺的荆棘囚笼化为了绽着玫瑰的柔情长藤,使衰颓的中华容姿焕发、重获新生。那点点闪烁的小星,也成长为了一颗炽热的红星,照耀神州大地。
在追寻的旅途中,不论邂逅的是胜状、佳人还是真理,他们都将化作一束光,给予我们以光明,使我们一路有勇气可依;给予追寻的旅途以温度,使我们一路有繁花相随。道路悠长,你我都是旅人。愿你我在紧张忙碌的追寻旅途中,邂逅那一束光,邂逅那生生不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