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朽,向“光”而生
——隆昌市第七中学 高中组 陈可希 指导教师:曾兰芬
青春是一种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年,是蓬勃朝气、不负梦想的代名词。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青年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青年所追随的光,是五星红旗的光。
纪革命先烈,传不朽精神之光。
忆往昔峥嵘岁月,革命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犹记董存瑞怀抱炸药包毅然拉开引线与敌人同归于尽;犹记邱少云为隐蔽队友,咬紧牙关任烈火吞噬的坚强意志:犹记杨靖宇将军抗日报国、以草絮充饥,仍战至最后;犹记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而毫无畏惧的大义凛然。他们踏荆棘而来,倒在泥泞中,后来的人们踏着他们开辟的道路,奔赴黎明。这些历史让我们难以忘记,它们鉴定了中国人一颗滚烫的爱园之心。赓续民族精神,若生处阴沟,仍向“光”而生。
蓄绵绵之力,延不变民族之志。
花谢花开,世事变迁,亘古不变的是“久久为功”的精神。于粮食短缺中,烈日炎炎下,袁隆平内心激励自己不要放弃,终荣获“杂父水稻之父”的称号;在脱贫攻坚中,无数基层干部创新谋求致富之路,尽自身绵薄之力奏响共同富裕的乐章;于体育事业中,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飘扬在国际体坛上空;在“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千万英才不畏困难,直面失败,毅然走向创业之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以不朽青春追随中华民族精神的光。
时代风华正茂,吾辈当自强。
不求“出名要趁早”,不求“及时行乐”。古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有湖南长沙女孩龙晶睛,组织带动许多年轻人加入乡村支教,用爱与创新支持乡村教育,有面对严峻疫情形势,仍逆行而上,连夜出发协助核酸检测采样的莆田医学院全体男生;有四川女孩黄欢四岁时意外失去双腿,高考时,身残志坚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四川师范大学,秉持着“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的信念。青年永远热烈,永远有着“上帝一声不响,一切皆由我定”的志气。青春正好,岁月为证,勇迎挫折,向“光”而生。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人人追梦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有底气,有韧劲,将自己的未来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敢于追光,敢于圆梦,向“光”而生,筑不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