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 七年级七班 石冠羽
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0月22日,恰逢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说起长征,“信仰”两个字一下子冲出了脑海,让坐在桌前的我浮想联翩。
初识长征,我只知道那是一段历史,其中的艰险和困苦我无法用我的认知去想象,细心的妈妈制作了PPT,用图片和视频和我一起重温长征路,感受85年前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奇迹。
那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红军无法再补充兵员,根据地也大部分沦丧。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保留革命的火种。我很茫然,因为长征开始其实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逃亡,他们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至于路线怎么走,走到哪里,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但我知道,他们都没有放弃对胜利和光明的追求。
湘江战役或许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次生死考验吧!红军在与国民党军队力量异常悬殊的情况下,顽强地突破了四道封锁线,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经过这场战役,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军由起初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从历史视频资料中,我看到湘江是灰色的,湘江水湾处,红军尸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全是战士的尸体;湘江也是红色的,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看着视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长辈们会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读懂了湘江战役,我学习疲劳的时候,再也不喊累了。
如果说血战湘江让红军重新燃起了革命的希望,那么强渡乌江,则是充分彰显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敢。乌江两岸都是悬崖陡壁,号称天险,江水湍急,掉入水中的东西,瞬间就无影无踪。红军扎竹筏,搭竹桥,水性好的战士争相渡江,在强渡失败的情况下,化悲痛为力量,不断地变换策略和路线,终于强渡成功。遥想当年,毛泽东站在江边,凝视着一泻千里的乌江,倾听着战士们胜利的欢呼声,除了豪情万丈的激情,更为掉入江中的战士痛惜吧!而如果这些没有战士的牺牲,怎能为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赢得宝贵时间?又怎能成功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保留革命的火种?
还记得过雪山时冻死的那位军需处长吗?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自己却冻成了雪山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长征途中,妈妈们无法照料孩子,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又有谁能体会到妈妈们内心肝肠寸断的痛苦。
一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说:“草地上渺无人烟,没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长征途中到处都是战士们可歌可泣的故事。长征胜利前夕,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个中滋味。
长征历时2年零12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央红军平均年龄20岁,平均每百人才拥有枪支40支,长征途中共发生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翻越40多座大雪山,跨过江河近100条,双脚丈量15个省,长征总里程6.2万里,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1个战士牺牲。……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没有被吓倒,没有被打垮,没有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如果没有信仰,穷苦的中国人民怎能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如果没有信仰,没有誓死为穷苦人民谋幸福的信念,中国人民又怎能如此执着?信仰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已经将这种信仰一代代传承下去。
习爷爷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那我们的长征路该怎样走呢?
今天,我们不用再去爬雪山、过草地、钻枪林、冒弹雨,但这新时期的长征路并不比万里长征容易走,我们将面临着很多挑战和诱惑,我想做一名长征精神的宣讲员,让所有人把长征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把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宣传开来、传承下去。
顾炎武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我还是一名中学生,但未来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任终究会落到我们肩上,我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把个人的成长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勤奋学习,强健体魄,做一名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少年”,为建设无限生机的“少年中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