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题 跳动的灯火,不尽的希望
曾经听说过“飞蛾扑火”的故事。黑夜中的飞蛾渴慕温暖与光明,于是奋不顾身地选择拥抱炽热的灯火。这也许是一个孤独的故事,但绝对不是一个愚蠢的故事。无论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勒斯盗取神火亦或是神话中燧人氏钻木取火,古往今来,“火”一直都是人们心中对希望与光明不懈追求的表现。光为表,火为里,二者一位双体,共同作为光明与希望的象征符号。
一豆灯火,故乡月明,数不尽游子的思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曾经在家中与妻子的耳鬓厮磨、温暖相依,显得今夜的夜色格外凉,风尤为忧愁,雨声更为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便在这一盏小小的烛火中有了实际的形象,透过这一豆小小的烛火,诗人好像又回到了在家中的温暖。“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中秋月圆,各家团圆,白居易向四方眺望故乡,抬头观望明月,此时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忘却了秋风的刺骨,更显得诗人对物是人非之境的无奈之感。天地悠悠,时光荏苒,但与家乡一致的就只有头顶的一轮明月。此时的圆月不只是万家团圆的象征,更是代表了诗人想要回归却无法到达的故乡。他乡的秋是那么冷,只有月亮还能给诗人带来慰藉与温暖。只要头顶还有这轮明月,家乡就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光明与希望。
人间烟火,阳光璀璨,寄托了社会的安定。今年一月份,一则“暖心八元水饺”的新闻刷屏朋友圈。济南历下区的史女士在建筑工地附近开了一个煮水饺的小摊,定价八元三十个。得知工人们“一份吃不饱,两份吃不完”的尴尬情形后她贴心地贴出来了“八元管饱”的菜单,让工人们不仅胃里暖暖的,心里也热热的。天寒人心暖,在因为史女士的爱心小摊因转移到绿化用地而涉嫌违规经营后,经过山东建工集团和姚家街道办城市综合服务部门的帮助,小摊最终拥有了一个可以继续传递温暖的新经营地点。这种人间烟火不仅仅是"凡人之善",更是传递了整个社会的温暖,带着一种昂扬的热情与希望,给还在担心疫情反复经济受影响的我们以光明。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希望,正是由这种大大小小的'凡人之善".人间烟火汇聚而成的,聚集我们心中的足以温暖整个社会的第二个太阳。
星火燎原,光彩熠熠,是支撑国家的脊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共产党人正是本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意志,坚信可以在中国走出一条社会主义道路。他们以身为火,在烽火连天中踏出了一条凝聚铁与血的道路。李大钊先生曾经预言,“试看未来之寰宇,必将是赤旗的世界”,怀着必胜的信心,他不顾反动势力的威胁,不屑帝国主义的收买,坚定不懈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至人生最后一刻。今年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郭心刚听闻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一夜白头,参加五四运动写下“还我青岛”后吐血而终,他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的缩影,完美地展现了当时爱国学生诚挚的爱国之心与将国家危急扛于己身的精神,撑起了救亡图存的使命。他们将有限的人生凝聚成闪亮的星,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燃烧成不熄的火炬,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照见了国家复兴与统一的光明与希望。
灼灼兮日色,皎皎兮月光。无论是头顶的日月星辰,还是身边的烟火灯光,只要这世间还有光明与灯火,只要我们心中还怀着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希望就会像永不沉没的船,鼓足风帆,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