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姜琳艳 朱春玲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时间:2021-11-30 点击量:362 推荐量:0 评论数:
				

科学是永远的光亮

1905年,复旦公学于上海成立,校名”复旦”二字取自<<尚书大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夕”点醒我们:太阳每天照常升起,科学的光亮也会在人间永驻。风华正茂的青年们,应当以青春之火点亮科学之光,以不懈奋斗追求永恒光亮。 光,即光明,希望。古往今来,世事沧桑,唯有光亘古绵延,浸润了多少诗人的灵魂,温柔了多少过客的身心。这光,不是世间浮华,不是霓虹绚烂,更不是一切昙花一现般的美丽,而是永存的科学与真理。人们自古便不乏有追光者,从伽利略到哥白尼,从鲁迅到朱德,他们在追寻科学的足迹,他们在探寻民族的希望。哲人有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想必这裂痕便是人们坚强的意志,不懈的追求,便是那破除愚昧冲向光明的最后一道壁垒。 既然科学之光如此动人,又永恒长存,当人们以某种目的追求他时,便会迸发出无穷力量。 举目回眺,弗拉明因不忍看战士们因细菌感染而痛苦死去终发明了青霉素。牛顿因好奇于苹果的下落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刘胡兰因人民解放事业坚贞不屈,忠诚民族英雄。他们或为了人间疾苦,或为了自身好奇,亦或是为了民族大义,终永载史册。在追寻真理与科学的道路上必定充满坎坷未知,但正因那道永恒的亮光,科学的指引,我们便无所畏惧。 揆诸今日,北斗导航平稳运行,”嫦娥”探月,”蛟龙”深潜,“天眼”建成,一项项大国重器,惊艳世人,也成为中国强大进步的显著标志。一次又一次的实践经历启示我们,科学永恒,惠泽全人类,追光路上少不了风雨。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此言真矣,却也正因如此,有人便甘做社会的寄生虫,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青年“娘化”肆意横行,“佛系青年”层出不穷,“躺平文化”大行其道,在这人工智能便捷生活的今天,坐享其成,丝毫不知上进。然而这些后生可知,当这种社会风气横行,人们都在依赖他人的供给时,一旦他人断绝合作,我们就只能静待毁灭。相反,若在平日里多一份主动和危机意识,或许结果会截然不同。正如美国断绝华为芯片供给,而华为早就做出“极限生存假设”’,并成功研制出了芯片,才没有面临破产的结局。哲人有言,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科学是永恒的亮光,但唯有自己摘得,才能使其成为永恒。哲人有言,“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科学诚然是永恒的亮光,但唯有自己摘得,才能使其成为永恒。 此外,科学总会存在质疑与竞争,我们只需搞好自己的科学,极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真理,不必在乎他人的讽刺与利诱,更不要推翻他人以证明自己。“发自己的光就好了,不要吹灭别人的灯”是最基本的素养。唯有如此,科学界才会欣欣向荣。 为了人类发展,科学是唯一也是永远的亮光。追寻它,成为美好又遥不可及的梦想。没有人能随便成功,追寻科学真理更是要靠深层沉潜支撑。迄今已有不少国家登入浩渺太空探秘,中国空间站也已进入载人运行实验。尽管有人牺牲,科学家们还是会前仆后继。诚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十年破译MD5,新冠疫情中疫苗成功研发。“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这胜利是靠科学指引得来的,“就算星星碎掉,溢出来的光也很好看。”这便是无畏的科学精神。在生命至暗之时,有科学之光,便足以翻越艰险。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愿今日之后浪,勇敢追寻科学之亮光,成就更好的自己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