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考起于一本书。
一本那时很火的小说,在学校和同学谈论起来,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和这个作者。听着他们的谈论和对这本书及作者的评价,我的心中似有一颗种子已被种下,只是当时的我,并不清楚这零星的想法。我只知道我也想被人知道,像这个作者一样被人口口相传。
“ 哎,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学习了这一课,你对梦想有了怎样的理解?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又要如何实现它呢?”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实现梦想要付诸行动,要……”“停,你还没有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我,我的梦想是……”我闭了嘴,那种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真的很别扭。“你没有梦想吗?好吧,坐下。同学们还是应该有自己的梦想的……”
“梦想、梦想…我真的没有吗?”我不停的问自己,我困惑于我内心听见梦想这个词时的迷茫。为什么呢?我不明白。
看着放满了书的书架,我的目光在一排排书上游离着。嗯…《边城》作者:沈从文。《故事新编》作者:鲁迅。《华盖集》作者…等等!作者?作者!对!我想成为一个作家,写经典作品的那种,很久都不会被大家忘记。那一刻,我是欣喜的,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可是我又陷入了极大的恐惧之中,我真的能做到吗?想到一句话:“评价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多半在他所写文字之外。”反观自己,其实就是一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作品:内心做着理想的梦,和父母发生些矛盾,在学校平淡的学习。无法阻止自己陷入生活的平庸中。这样的自己配得上这热血的理想吗?
刚发芽的种子,尚未见识人间美好。就被一脚踩进了淤泥之中,折断了初生的嫩茎。
我继续过着平庸的生活,但总还有些不甘。“哎,你知道吗?”我后桌的女生拍拍我的肩。“之前我一直以为你是想象力丰富才写出那么好的作文,看了你的书柜才发现,哇!这是你积累的成果啊!”“谢谢,我觉得一般。毕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说到这个词时,我皱了皱眉,闭了嘴,不再说下去。“成为一个作家?挺好的,很适合你啊。” 很适合吗?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吗?
翻开《飞鸟集》正好看到一首小诗“我有群星在头上,唉,但是我屋里的小灯却没有点亮。”很熟悉的感觉,虽然之前没有读过这首诗。 原来,是我自己啊。我不就是这样的吗?有自己想做的事,享有着良好的资源,甚至走在前人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光明大道。只需要我往前,只需要我出发;只需要迈出去那一步。可是我压根就没有开始。
新生的小芽在淤泥中努力的抬起折断的“头”。
人就是这样的,总是犹豫,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勇气没有攒够,心中的方向不够明确,其实只要迈出了那一步,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只要往前走了,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一切早就准备好了,唯一的区别在于一开始时那一点惊慌。就像即使折断的新茎,也会在结痂之后,继续向上,继续向阳而生。
平庸的日子,就像一片空旷无际的荒原,正是因为荒芜,才得以让人们尽情的翻土耕种,它将会成为人们后来感到自由的源头。但是在这之前,一定不要忘记,要开始行动。如果天很黑,别放弃,点一盏灯吧,跟着光,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