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体味·前行
您这束光,是信念之光,是我们心中的光。这束信念之光,会随着历史长河永不止息,永不断流……
——题记
有这道光,洒进了历史长河,辉映着历代子民。我循着光照的方向,沿着历史长河,追溯到这道光的源头。我站在光源所处的地方,望着这被照映着的金灿灿的河水,我似乎闻到了您的气息。是陌生,又是那么熟悉。我俯身将手伸进了河里,轻轻挥动着这如此澄澈的河水。万籁俱静,我似乎与它融为了一体,我用心感受着,眼前惊奇地浮现出了您的身影,不,又似乎是我进入了您所处的时空……
我仿佛看到了深秋的阳光依然灿烂温暖,通往鲁国的大道上,在众弟子的簇拥下,一辆马车缓缓而行,朝着鲁国的国都而归。马车上您静默而坐,眼前开始出现沂水的清波,舞雩台的清风,飘香的稻黍。家乡的味道飘然而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您的故国之思在那一瞬间得到完全释放。
这是公元前484年的一个秋日,周游列国14年的您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不由得加快了前进的脚步,探求在这之前的您真正的身影。我路过了您所处的时代,天下动荡,各国征战,政局混乱,百姓贫苦不安。努力推行仁政德治,心系苍生的您在战争杀戮、国土扩建的时代前注定得不到重用,施行不了你心中的“仁”与“爱”。但您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坚定地站起来,踏上了周游列国之路。
您明知,您深知,这条路上必然会经历诸多不为人知的艰苦,但您还是为了自己的抱负,百姓苍生,天下太平,毅然决然地带领弟子们去面对,去挑战,去抗争。这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印刻在了我心里。
我目睹着您们所走过的路,坎坷不平。在卫国推行仁政德治,未能如愿。过匡地,有随时可能被当成恶人误杀的危险。可这并没有消磨您前进的意志,发出了“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的感慨,在宋国大树下行礼,司马桓魋以砍树为由欲杀之。连我都为之提起了一颗焦灼不安的心,而您身居险境却还毫不畏惧地高呼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这足以见证您的信心与恒心。而后您又奔向了传播“大道’”的希望——楚国,却又传来楚君已逝的噩耗。您四处碰壁,虽有失落,怅惘,却又一次次重拾信心,一次次爬起。就算是在那次与众弟子失散,被人称”累累若丧家之狗”, 您也是释然一笑;“然哉,然哉!"您那以信念浇铸而成的意志,如泰山般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您坚守的信念,造就了您越挫越勇的强大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再大的打击和再多的不尽的人意,都被您化为前行的动力。这让我很惊讶,因为您以前对于我的都是一尊雕像的刻板印象,至多也只知道您的一些伟大功绩,却未曾想其背后您所付出的汗水和走过的艰难的路。
我又回头望了望,竟看到了您在这14年中最艰难的一段。看到了您被各国追抓时的颠沛流离,狼狈不堪,最后在陈蔡受困,粮食也只剩一碗薄粥。这一路上所受的艰苦,体味过的酸楚也都蕴在了这一碗薄粥里。弟子们虽都眼巴巴地看着,咂巴着那干裂了的嘴,但谁都不舍得吃,互相望了望,便将这唯一一碗盛上递给了您。但您即使也饿得奄奄一息,却也还坚定不移地保守着“仁”“爱”的信念,毅然将这碗倒回了锅里,掺了瓢水,用那颤颤微微的手,往各弟子的碗里都盛了一勺。傍晚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撩动着人复杂的心绪。风里夹杂着师徒们不经意流下的感激而又饱含心酸的泪水,在余晖的辉映下,闪着信念坚贞的光芒,让我沉浸感受着“一碗薄粥的真情,体验信念中的“大爱”光辉。
谁曾想,这样艰苦的日子您们竟然熬了七日之久!子路面对这一艰难处境都不禁怒问您:“君子亦有穷乎?”您还是风淡云轻地欣然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不禁让我心头一颤,这是有着何其强大的信念啊!您又站起来,张开双臂,道:“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此刻,您如岁寒松柏,身处逆境,却仍然傲然挺立。您心中的信念也似乎矗立于宇宙天地之间,是如此高大巍峨
末了,我又在远处眺望到那缓缓驶向鲁国的马车。马车上,您已是68岁的老人。您知道吗?您所发散的信念之光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历史长河的冲刷所暗淡、消散。它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永不止息地发散着光芒,那就是由您弟子与您对话中所记录下所编纂而成的《论语》。它所替您发散的光,成为了历代子孙心中的光!
我沿着来时的路返回,沿途看到在您信念之光照耀下的美好中国。“苟无孔子,则中国当非复二千来之中国”,这是后人对您的赞颂。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一束信念之光,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孔夫子,请您相信,有我们在,信念之光永不停息,信念之河永不断流。它在慢慢流进我们心里,融入我们的血液。我们会携着信念之光,朝着自己的星辰大海,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向前!致敬始终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一路前行的那道信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