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初中组 0 孙康瑜 张政琳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时间:2021-12-03 点击量:177 推荐量:0 评论数:
				

《信念的力量》

信念的力量 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时期,到砥砺奋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无往不胜。 这种力量穿越时空,历久弥坚,照亮前路,启迪未来。 20世纪初叶,中国绸敞困顿。风雨如晦的岁月,首部中文诠释本《共产党宣言》出版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暗夜。 中国中产党的成立,推动马克思主义走向工厂矿山。面对重重压迫,越来越多的工人捧起《共产党宣言》,主动吸取进步思想,汲取斗争力量. 人们还把一本本印有“大胡子”头像的小册子带到农树。信念的种子,开始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那个年代,无论身处何地,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追寻着信念中光明的美好的样子。 一九二七年,背叛革命的国民党,悍然在全国“清党反共”时任中共永修地委组织部长的张朝燮被匪徒杀害。远在莫斯科学习的王经燕毅然回国,在丈夫生前奋斗的地方继续革命事业。 王经燕和男同志一起跋山涉水,开展农村工作。一年间,全悬共产党员发展到四百余人。满满思念的雨夜里,他亲吟起和丈夫共同谱写的歌词《我和你》“伟大的理想,共同志向,让我们生死与共,我就是你。” 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六发的王经燕被捕后就义。 芳华绽放的二十五岁和二十六岁,张朝燮和王经燕缘何带着牵挂,不惜身死事革命? 后人们,努力从书信中读懂他们的信念和抉择。 无数风华正茂的红军战士,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希望.而他们之中国的大部分人,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一九三四年,红军集结时,江西瑞金华屋村十七兄弟曾栽下十七棵松树,告知家人“见松如见人”。他们奔赴沙场,一去不返。如今,这17棵“信念树”,仍蓬勃茁壮。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人们踏上新的长征路。二十六岁的“背煤汉”马万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河北龙烟铁矿,这里供应着全国大规模建设急需的资源。 原“马万水小组”组员余长清回忆,“他抡着十二磅的大锤,后来打八百锤,打一千锤,别人三两分钟就不行了,马万水五六分钟打一个眼,他的力气太大了。”真实而迫近的危机感,推着马万水不断往前冲。这位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六十年过去了,最初只有十八人的马万水小组,一步步迈向前方,走出国门,发展成一家年近三亿元的公司。 大道之行,一以贯之。历史的江河继续奔腾向前。 一九七七年,十九岁的黄大年一路北上,从广西贵县来到了吉林大学。 大雪飘飞的日子,衣衫单薄的他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全然不觉寒冷。本科毕业时,黄大年在同学的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临别赠言。短短九个字,重若千钧。炙热的信念,支撑着这些年所有的付出和疲倦,早已熔铸成他生命的内核。黄大年的回国,推动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用五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二十年的道路。 英雄无悔,这个毕生追逐理想、坚守信念的共产党员,在梦想出发的地方,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几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埋头苦干,薪火相传,从不言弃。 这种信念,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今天,同样的信念正在“后浪”中引发共鸣。光阴荏苒;地图上的世界,在百年间发生了深刻变化。混沌长夜的那一束束微光,如今已汇聚成璀璨星河。 陵谷沧桑,初心依旧。无论在哪个时代,共产党人追寻理想,为民谋福的决心从未改变,信念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