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永远的光亮
晁阳
1905年,复旦公学于上海成立,这也是复旦大学的前身。校名“复旦”二字,取自《尚书大传》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句,意为“每天太阳照常升起。”看起来,复旦公学的成立,被1905年时的国人们看做是一道划破漆黑夜幕的太阳光,人们希望知识能够成为指引颓垣断堑的国家走向光明的永远的光亮。其实,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心怀善良的人将知识握在手中,才能让知识绽放光芒。所以,善良才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永远的光亮。
在宋代教育家王应麟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一句被放在了所有内容的最前面。可见,在这位宋代先贤的眼中,一切的教育都应当建立在“人性善良”的基础上。无论你来自怎样的家庭,无论你经历着怎样的人生,无论你眼中的世界是阳光明媚还是洪水滔天,你都要坚信一点,那就是在人刚刚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人的心性是善良的。只是,后天所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变化。所以,要在人性还保持善良的时候就要开始抓教育。换言之,在这位宋代先贤的眼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弱化环境和教育的差异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对善良的人性造成的影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保持善良。
善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雨果说: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马克·吐温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盲人不看也能亲身感受,聋人不听也能敏锐察觉。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善良都是人们最珍视的品德。因为善良能让人具有将心比心的自觉,因为善良能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体谅,因为善良能让人在哪怕身处最黑暗的洞底时刻依旧相信任何一丝划过天际的光亮都蕴含着生的希望。
1905年以前就想要在中国大地上兴办复旦公学的中国人是善良的,他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他们希望知识自身的光亮能带领苦难的国人走向有尊严的未来,尽管知识自身的光亮不足以划破那暗沉的天幕;1905年以后走出国门探寻未来中国前进道路的中国人也是善良的,他们希望在知识的光亮指引下找到能划破漆黑夜空的利剑,再顺着利剑指引的方向找到带领苦难的国人走向光明未来的道路。还好,心怀善良的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硬是用前赴后继的牺牲和毫无保留的奉献,为更多心怀善良的国人开拓出这前所未有的盛世中华。
杨万里曾说: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善良,不是一时一刻的怜悯,不是转瞬即逝的恻隐,而是要持之以恒不断呵护不断强化的心灵之光。